[发明专利]一种电磁线绕组匝间固化的工艺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70679.X | 申请日: | 2011-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01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陈堂则;王放文;杨利华;韦国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5/04 | 分类号: | H02K15/04 |
代理公司: | 湘潭市汇智专利事务所 43108 | 代理人: | 宋向红 |
地址: | 411101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线 绕组 固化 工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机制造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线绕组匝间固化的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电机制造行业的成型绕组,较多采用自粘性电磁线,也就是在导体绝缘上绕包一次玻璃丝,再上一层自粘胶,这样就可以使成型绕组匝间固化形成一个整体。随着绝缘技术的发展,认为绕包的玻璃丝对绝缘(VPI)体系百害无一利,所以现在的电磁线绝缘一般是趋向绕包云母带,但这样自粘胶就不能涂上去,使得匝间固化不能实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成型绕组采用非自粘性电磁线绕组匝间固化的工艺方法,使得成型绕组的匝间固化得以实现。
本发明的电磁线绕组匝间固化的工艺方法,适应于电磁线绕制成梭形后再经过涨型机成型的绕组的匝间固化,它包括如下顺序的步骤:
(1)将热熔胶绝缘带放置在绕组的线匝上,若绕组为两排,热熔胶绝缘带放置在两排绕组的中间,若绕组为单排,热熔胶绝缘带则放置在绕组的侧面;
(2)然后,再在绕组外包上保护带;
(3)将步骤(2)所得的绕组放在热压成型机上,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烘焙一定的时间,热熔胶绝缘带的胶熔化流到线匝里面,使各线匝固化,从而保证绕组的整体性。
更具体地说,步骤(3)所述的温度是140℃~160℃,压力是50~55Nm,时间是15~25min。
所述热熔胶绝缘带采用J6840绕组热压热熔绝缘带。
本发明采用非自粘性电磁线匝间固化的工艺方法,其工艺简单,无需增加工装就可实施,解决了成型绕组采用非自粘性电磁线匝间固化的工艺技术难题。通过试验证明,采用本发明工艺方法制造的绕组的电气性能大大优于原工艺方法制造的绕组的电气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型绕组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的成型绕组放置热熔胶绝缘带及包上保护带后的B-B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参见图1,是成型绕组的主视图,即电磁线绕制成梭形后,再通过涨型机成型的形状。图1中的电磁线是由导体1和导体绝缘层2组成。参见图2,因图1所示绕组成型后直线部分的线匝需在热压成型机上固化成一个整体,本实施例将J6840绕组热压热熔绝缘带3放在两排绕组的中间后再包上保护带4,保护带4采用白纱带,然后将绕组放到热压成型机内,在140℃的温度和50~55Nm的压力下热压25min,使得热熔绝缘带的胶熔化流到线匝里面,在温度的烘焙下形成固化,保证了绕组的整体性,固化效果良好。
实施例2:
参见图1,是成型绕组的主视图,即电磁线绕制成梭形后,再通过涨型机成型的形状。图1中的电磁线是由导体1和导体绝缘层2组成。参见图2,因图1所示绕组成型后直线部分的线匝需在热压成型机上固化成一个整体,本实施例将J6840绕组热压热熔绝缘带3放在两排绕组的中间后再包上保护带4,保护带4采用白纱带,然后将绕组放到热压成型机内,在150℃的温度和50~55Nm的压力下热压20min,使得热熔绝缘带的胶熔化流到线匝里面,在温度的烘焙下形成固化,保证了绕组的整体性,固化效果良好。
实施例3:
参见图1,是成型绕组的主视图,即电磁线绕制成梭形后,再通过涨型机成型的形状。图1中的电磁线是由导体1和导体绝缘层2组成。参见图2,因图1所示绕组成型后直线部分的线匝需在热压成型机上固化成一个整体,本实施例将J6840绕组热压热熔绝缘带3放在两排绕组的中间后再包上保护带4,保护带4采用白纱带,然后将绕组放到热压成型机内,在160℃的温度和50~55Nm的压力下热压15min,使得热熔绝缘带的胶熔化流到线匝里面,在温度的烘焙下形成固化,保证了绕组的整体性,固化效果良好。
以上实施例中,受工装控制加压后,使工艺过程的压力保持在50-55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06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