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抑制番茄青枯病的组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70759.5 | 申请日: | 2011-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37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刚;董元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0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抑制 番茄 青枯病 组合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集约化生产施肥技术的防病治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抑制番茄青枯病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保护地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由于保护地内温湿条件适宜青枯菌的生长,再加上同一品种的连作,造成青枯病逐年加重。目前对蔬菜青枯病主要还是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如: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和双效灵等。但是,使用化学农药不仅会产生农药残留,而且病原菌对药物的抗药性也会逐渐增加,菜农只能加大农药的使用量,由此,农药使用和依赖程度呈现出恶性循环。同时也使得蔬菜中农药残留量超标问题突出。2000年5月份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组织北京、上海、重庆、山东和浙江等5省市的农药检定所,对50个蔬菜品种,1293个样品的农药残留进行抽样检测,农药残留量超标率达30%,残留浓度高者为允许残留量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蔬菜中农药残留量的严重超标,导致中毒事故时有发生。
此外,由于目前农民施肥盲目性较大,土壤普遍存在“富营养化”与养分失衡并存的问题:一方面造成氮、磷的大量积累,成为严重的环境污染源;另一方面土壤养分,特别是氮、磷养分元素严重失效,出现越 “肥” 越要施肥的怪现象,形成养分资源浪费的恶性循环。同时,因氮、磷施用量过高,以及重茬问题,作物抗病能力减弱,病虫害严重,导致农药投入越来越大,用药频次也日益增加,陷入发病与用药的恶性循环。在长期这样高强度和高投入(特别是化肥、农药)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影响下,土壤退化日益严重,连作障碍日益突显。
因此,以土壤健康恢复为核心,通过“平衡施肥”修复高强度利用下退化土壤生态系统的技术是一种从源头上解决连作障碍的实用途径。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针对番茄青枯病难防难治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抑制番茄青枯病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方案:抑制番茄青枯病的组合物,由矿物粉和有机肥按照质量比为45-60%:40-55% 组成,所述矿物粉为由石英5-15质量份,碱性长石10-15质量份,磷灰石10-20质量份,水云母5-10质量份,蛭石3-5质量份,绿泥石10-15质量份,蒙皂石12-15质量份,凹凸棒石5-10质量份和高岭石5-10质量份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组合物在制备抑制番茄青枯病产品中的应用,其中抑制番茄青枯病的组合物在土壤中的质量含量达到2-4%。
有益效果:本施肥方法所用的矿物粉是无毒无污染绿色环保的天然粉末状材料。含有满足番茄生长的大量及中微量营养元素,完全没有化肥和农药带来的一系列副作用。并且各种养分元素比例适宜,长期使用有助于土壤养分元素的平衡。而且本技术是从生态学的角度,通过调节土壤营养,从发病源头上防治番茄青枯病,防病效果具有可持续性。
在温室试验中,本技术可以起到改良连作菜地土壤的作用,使土壤pH 只从酸性变为中性(从5.13到6.7);还能增加番茄的生物量,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促进植物的光合速率;另外,本发明能够有效地防治番茄青枯病的发生,防治效果高达89.99%。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技术方案对土壤中酶活性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用于防治番茄青枯病施肥技术所用的矿物粉和有机肥按照质量比为45-60%:40-55% 均匀混施于土壤中,使组合物在土壤中的质量含量达到2-4%。天然矿物粉为石英5-15份,碱性长石10-15份,磷灰石10-20份,水云母5-10份、蛭石3-5份、绿泥石10-15份、蒙皂石12-15份、凹凸棒石5-10份、高岭石5-10份。粉碎成100目粒径的粉末,实际检测中,各实施例的矿物粉指标均能达到:全氮磷钾养分为2%wt~3%wt;中量元素:钙、镁和硫的总含量为3.5-4g/kg;微量元素:铜、锌、锰、铁、硅和硼的总含量为0.60-0.65 g/kg,pH为6.5-7.5,有机质含量2-3%wt。
有机肥为购买新沂市双丰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其总养分含量>4%wt,有机质含量>30%wt。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07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