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频电缆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70821.0 | 申请日: | 2011-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41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沈小平;张海军;李兴旺;李严勤;屠耀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通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9/02 | 分类号: | H01B9/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233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频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变频电缆。
背景技术
变频电缆通常用变频系统的电力传输线,广泛地应用于工、农业、军事、科研等各行业中,尤其是在造纸、冶金、金属加工、矿山、铁路、食品加工等行业中,应用更加广泛。
变频系统在工作中经常会高速、频繁变频,产生的脉冲电压会对变频系统造成损伤,而传统的变频电缆防止电磁波干扰性能不强,且其三相电流平衡性较差,耐电压冲击性不强,无法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干扰性能较好、三相电流平衡性较好、耐电压冲击性较强的变频电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变频电缆,包括缆芯、包覆于所述的缆芯外周的保护层、填充于所述的缆芯与所述的保护层之间的填充物,所述的缆芯包括旋转对称设置的三个芯线单元,每个所述的芯线单元包括主线芯、中性线芯、地线芯,所述的主线芯外周包覆有主线芯屏蔽层;所述的保护层包括总屏蔽层,所述的总屏蔽层包括磁信号屏蔽层、电信号屏蔽层。
优选的,所述的保护层还包括缆芯包带层、外护层,所述的缆芯包带层绕包于所述的缆芯外周,所述的总屏蔽层包覆于所述的缆芯包带层外周,所述的外护层包覆于所述的总屏蔽层外周。
优选的,所述的磁信号屏蔽层包括纵包轧纹铝带。
优选的,所述的电信号屏蔽层包括编织铜包铝丝或重叠绕包铜带。
优选的,所述的主线芯屏蔽层包括编织铜包铝丝或绕包铜带。
优选的,所述的填充物包括网状填充绳。
优选的,所述的主线芯包括主线芯导体、包覆于所述的主线芯导体外周的主线芯绝缘层;所述的中性线芯包括中性线芯导体、包覆于所述的中性线芯导体外周的中性线芯绝缘层;所述的地线芯包括地线芯导体、包覆于所述的地线芯导体外周的地线芯绝缘层。
优选的,所述的主线芯导体包括多根绞合铜丝;所述的中性线芯导体包括多根绞合铜丝;所述的地线芯导体包括多根绞合铜丝。
优选的,所述的芯线单元的旋转对称结构的旋转角为120°;三根所述的主线芯、三根所述的中性线芯、三根所述的地线芯分别呈正三角形分布。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由于本发明采用三根主线芯加三根中性线芯加三根地线芯的对称结构,提高了该变频电缆的耐电压冲击性;同时,由于该变频电缆采用了主线芯屏蔽层及总屏蔽层结构,可以很好的防止电磁波的干扰,屏蔽效果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变频电缆的截面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缆芯;11、芯线单元;111、地线芯;112、中性线芯;113、主线芯;1111、地线芯导体;1112、地线芯绝缘层;1121、中性线芯导体;1122、中性线芯绝缘层;1131、主线芯导体;1132、主线芯绝缘层;1133、主线芯屏蔽层;
2、保护层;21、缆芯包带层;22、总屏蔽层;23、外护层;
3、填充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附图1所示。
一种变频电缆,主要适用于变频电源和变频电机之间连接,及额定电压为1kV以下的输配电线路中,作输送电能用。
该变频电缆包括缆芯1、包覆于缆芯1外周的保护层2、填充于缆芯1与保护层2之间的填充物3。
缆芯1包括旋转对称设置的三个芯线单元11,每个芯线单元11均包括一根主线芯113、一根中性线芯112以及一根地线芯111。各芯线单元11的旋转对称结构的旋转角为120°;三根主线芯114、三根中性线芯112、三根地线芯111分别呈正三角形分布。
主线芯113包括主线芯导体1131、包覆于主线芯导体1131外周的主线芯绝缘层1132,主线芯113外周包覆有主线芯屏蔽层1133。主线芯导体1131包括多根绞合铜丝,导体结构复合2类导体结构。主线芯绝缘层1132采用交联型聚乙烯绝缘料。主线芯屏蔽层1133为编织铜包铝丝或绕包铜带。
中性线芯112包括中性线芯导体1121、包覆于中性线芯导体1121外周的中性线芯绝缘层1122;中性线芯导体1121包括多根绞合铜丝,导体结构复合2类导体结构。中性线芯绝缘层1122采用交联型聚乙烯绝缘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通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通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08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车组双开塞拉门
- 下一篇:双色双面PVC共挤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