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移动部件自身动力的润滑供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71195.7 | 申请日: | 2011-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0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弛;魏泽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N7/14 | 分类号: | F16N7/1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羡民;周晓萍 |
地址: | 050018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移动 部件 自身 动力 润滑 供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润滑装置,特别是基于移动部件自身动力的润滑供油装置,属润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机床润滑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简单的油杯供油形式,另一种是油泵供油形式。油泵供油形式,通过电气控制,不依靠工人,自动化程度高,但是成本高,且不适用于少量及微量润滑系统;油杯供油润滑形式依靠油的自重通过装在润滑点油杯中的油捻滴油进行润滑,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但是油杯中的润滑油需要人工定期添加,否则会因为油杯中缺乏润滑油而导致润滑失效,因此润滑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者的经验和责任心。如一种动力头装置,采用丝杠螺母结构实现主轴的上下移动,动力头的润滑依靠由油杯、油捻进入环油槽的油,由工人将润滑油定期(2-3天)加入油杯。当主轴在支承套筒内上下滑动时,环油槽中的油被带出,在轴与孔的接触配合表面形成一层油膜,从而实现了动力头的润滑。由于轴孔配合紧密,且主轴上下移动的速度较慢,因此所需润滑油量教少,一般每班(8个小时)需几毫升润滑油。该动力头在使用中出现升温过高、甚至主轴抱死的现象,其原因是工人没有按操作规程要求及时给动力头油杯中加注润滑油,导致润滑失效。有鉴于此,对于解决此类机床设备润滑问题,在加强对工人培训管理的同时,设计一种低成本长期自动供油装置是将人为失误降至最低的关键所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用于克服已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无需专设动力源、可向油杯长期供油的基于移动部件自身动力的润滑供油装置。
本发明所称问题是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基于移动部件自身动力的润滑供油装置,其特别之处是:它由驱动部分、供油部分、固定部件及移动部件组成,所述供油部分包括油池、供油胶管和金属套管,所述油池安装在固定部件处,供油胶管与油池底部连通,金属套管套装在供油胶管外,金属套管侧壁开有压油槽;所述驱动部分包括压油轮、棘轮、转动轴、推杆组件和压块,所述压油轮、棘轮安装在转动轴上,转动轴由固定部件支撑,压油轮侧部位于压油槽内,挤压供油胶管,压油轮边部设有豁槽,所述压块与移动部件固定,所述推杆组件中设有推杆,推杆一端设有半球形压头,压头与压块位置对应,推杆另一端设有棘爪,棘爪与棘轮轮齿位置对应。
上述基于移动部件自身动力的润滑供油装置,所述推杆组件还包括推杆套和回位弹簧,推杆套与固定部件固定,推杆穿过回位弹簧,推杆套套装在推杆及回位弹簧外,推杆套上设有挡销槽,推杆上设有挡销,挡销位于挡销槽内。
上述基于移动部件自身动力的润滑供油装置,所述豁槽处设有槽宽调节片,槽宽调节片为U形,其顶部为与压油轮圆周匹配的弧形,槽宽调节片两侧部由锁紧螺栓固定在压油轮端面。
本发明针对油杯润滑供油需依靠人工定期向油杯添加润滑油的问题进行了改进,设计了一种基于移动部件自身动力的润滑供油装置,该装置由驱动部分和供油部分组成,驱动部分的动力来源于所润滑设备的运动部件,由驱动部分的间歇动作驱动供油部分断续将存储在油池中的油添加到油杯中,润滑油油添加量可以根据润滑要求调整。本实新型只有动力部件工作时,润滑装置才起作用,当动力部件停止工作时,供油自动停止,不会造成润滑油浪费;同样,供油量的多少可以由动力部件工作频率控制,当动力部件运动频繁时,供油量增加,反之减少,从而进一步地避免了浪费。本发明不依赖人工加油,将人为失误降至最低,提高了油杯润滑的可靠性,可以运用到立式钻床、普通立式车床等机床油杯供油系统中,适用范围宽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推杆组件结构示意图(放大);
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放大);
图4是图1的B-B剖视图(放大);
图5是本发明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表示如下:1-固定部件、2-供油胶管、3-金属套管、4-压油槽、5-压油轮、6-棘轮、7-转动轴、8-槽宽调节片、9-锁紧螺栓、10-油池、11-豁槽、12-棘爪、13-推杆套、14-回位弹簧、15-挡销、16-推杆、17-压头、18-挡销槽、19-压块、20-移动部件、21-油杯、22-支承套筒、23-主轴、24-动力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科技大学,未经河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11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