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气调节热交换器及具有该空气调节热交换器的空调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71844.3 | 申请日: | 2011-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62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秋山泰有;加藤裕久;守作直人;横町尚也;村濑正和;坂高寿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H01L35/2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金霞;杨献智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调节 热交换器 具有 空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调节热交换器及具有该空气调节热交换器的空调。所述空气调节热交换器用作用于空气调节的冷却器芯或加热器芯。
背景技术
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10-300126公开了一种传统的空气调节热交换器,其包括除湿帕尔贴(Peltier)装置、加热帕尔贴装置、除湿热传递构件和加热热传递构件。除湿帕尔贴装置的一个表面作为吸热表面,而另一表面作为散热表面。加热帕尔贴装置的一个表面作为散热表面,而另一表面作为吸热表面。除湿热传递构件固定到除湿帕尔贴装置的所述一个表面上,而加热热传递构件固定到加热帕尔贴装置的所述一个表面上。
空气调节热交换器具有空气调节通道和两个热传递构件。空气调节通道在其中具有除湿热传递构件和加热热传递构件、并且允许待空气调节的空气流过空气调节通道。第一热交换构件与除湿帕尔贴装置的作为散热表面的所述另一表面接触、并且从除湿帕尔贴装置吸取热。第二热交换构件与加热帕尔贴装置的作为吸热表面的所述另一表面接触、并且向加热帕尔贴装置供应热。
除湿帕尔贴装置和除湿热传递构件相对于空气流过空气调节通道的方向设置在加热帕尔贴装置和加热热传递构件的上游。
在其中待空气调节的空气流过空气调节通道的空气调节热交换器中,空气通过与除湿热传递构件接触被冷却并且随后通过与加热热传递构件接触被加热。由此,空气调节热交换器提供对待空气调节的空气的加热和除湿。
已经存在对空气调节热交换器应当更高效地执行加热和除湿的需求。但是,上述传统的空气调节热交换器构造为使得所有待空气调节的空气通过与除湿热传递构件接触被冷却并且随后通过与加热热传递构件接触被加热。为了空气调节热交换器高效地执行加热和除湿,空气调节通道需要被加长以使所有待冷却和加热的空气如期望地花费足够长的时间通过。加长的空气调节通道使具有该空气调节热交换器的空调尺寸增大。
本发明指向一种空气调节热交换器,其提供高效的加热和除湿并且防止空调尺寸变大。另外,本发明指向就其尺寸而言高效地提供加热和除雾的空调。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空气调节热交换器包括多个帕尔贴装置、多个第一热传递构件、多个第二热传递构件、空气调节通道以及热交换介质通道。每个帕尔贴装置均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这两个表面中的一个作为吸热表面而另一个作为散热表面。多个第一热传递构件分别热连接至多个帕尔贴装置的第一表面。多个第二热传递构件分别热连接至多个帕尔贴装置的第二表面。空气调节通道在其中具有帕尔贴装置和第一热传递构件。空气调节通道允许待空气调节的空气流过其中。空气调节通道至少在第一热传递构件相对于空气流过空气调节通道的空气流动方向的上游端部的下游位置处具有多个分隔通道。在每个分隔通道中的帕尔贴装置与在其余分隔通道中的帕尔贴装置分开地控制。热交换介质通道在其中具有第二热传递构件、并且允许流体流过热交换介质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空调包括空气调节热交换器和在其中具有该空气调节热交换器的管道。空气调节热交换器包括多个帕尔贴装置、多个第一热传递构件、多个第二热传递构件、空气调节通道以及热交换介质通道。每个帕尔贴装置均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这两个表面中的一个作为吸热表面而另一个作为散热表面。多个第一热传递构件分别热连接至多个帕尔贴装置的第一表面。多个第二热传递构件分别热连接至多个帕尔贴装置的第二表面。空气调节通道在其中具有帕尔贴装置和第一热传递构件。空气调节通道允许待空气调节的空气流过其中。空气调节通道至少在第一热传递构件相对于空气流过空气调节通道的空气流动方向的上游端部的下游位置处具有加热通道和除湿通道。在加热通道中的帕尔贴装置与在除湿通道中的帕尔贴装置分开地控制。在加热通道中的帕尔贴装置和在除湿通道中的帕尔贴装置被控制为使得向帕尔贴装置供应的电流方向不同。热交换介质通道在其中具有第二热传递构件、并且允许流体流过热交换介质通道。管道具有加热引导通道和除湿引导通道。加热引导通道将通过加热通道中的第一热传递构件加热的空气朝向加热出口引导。除湿引导通道将通过除湿通道中的第一热传递构件冷却的空气朝向除湿出口引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未经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18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