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钻头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71934.2 | 申请日: | 2011-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06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蔡鑫;丁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矿山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0/26 | 分类号: | E21B10/26;E21B10/4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235044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钻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钻井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钻井工具上所用的钻头。
背景技术
目前,钻井法施工的钻头结构一般为锥体钻头,锥角为25°~35°,参看图1所示。该结构的钻头在表土层施工有较好的效果,但在高角度裂隙岩石地层钻进时,易造成钻孔偏斜、蹩钻,严重的情况可能掉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钻头,能够防止钻孔偏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钻头,包括圆盘状的刀盘,所述刀盘的底部具有内凹的容纳腔,在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设有切削齿,并且所述容纳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刀盘的中心轴线相重合。
其中,所述内凹的容纳腔呈锥台形,所述容纳腔的底部为平底;其中,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的直径大于所述容纳腔的底部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的外围为圆环形平底,在该圆环形平底上设有切削齿。
进一步地,所述圆环形平底的外侧设有锥面,在该锥面上也设有切削齿;所述钻头的底部大致呈W形。
进一步地,在所述圆环形平底处设有吸渣口,所述吸渣口通过吸渣通孔与所述钻头的钻杆连接孔相连通。
进一步地,在所述刀盘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另一吸渣口,该另一吸渣口与所述吸渣通孔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容纳腔的底部直径大于用于连接所述钻头的钻杆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容纳腔的侧壁相对于刀盘的底面呈40度夹角。
优选地,所述圆环形平底外侧的锥面相对于刀盘的底面呈45度夹角。
其中,所述内凹的容纳腔呈圆锥台形,所述圆环形平底的外侧所设锥面为圆锥面。
本发明提供的钻头,在刀盘的底部具有内凹的容纳腔,在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设有切削齿,并且所述容纳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刀盘的中心轴线相重合。这样在钻进时,岩石在钻头内凹部分形成凸台,凸台在钻进可以起到钻进导向作用,从而能够防止钻孔偏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锥体钻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钻头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一种钻头进行详细描述。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看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钻头,包括圆盘状的刀盘1,所述刀盘的底部具有内凹的容纳腔2,在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设有切削齿21,并且所述容纳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刀盘的中心轴线相重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钻头,在钻进时,岩石在钻头内凹部分形成凸台,岩石凸台在钻进可以起到钻进导向作用,从而能够防止钻孔偏斜。尤其是能够防止高角度裂隙岩石地层钻进过程中发生钻孔偏斜的问题。
为了便于起钻进导向作用的岩石凸台的形成,所述内凹的容纳腔呈锥台形,所述容纳腔的底部为平底;其中,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的直径大于所述容纳腔的底部的直径。
在一实施例中,为进一步防止发生钻孔偏斜,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的外围为圆环形平底3,在该圆环形平底上设有切削齿。所述圆环形平底的设置,便于岩石对钻头提供平稳的支撑,对钻头起到平衡作用,从而也能进一步防止钻孔偏斜。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圆环形平底的外侧设有锥面4,在该锥面4上也设有切削齿;所述钻头的底部,即钻头的工作面,大致呈W形。这样使得切削后的岩石与大致呈W形的钻头工作面形成凸凹交错的齿状配合,能进一步防止钻进时发生钻孔偏斜。
为了便于钻进过程中所产生的钻渣的排出,在所述刀盘上设置有吸渣口,所述吸渣口通过吸渣通孔5与所述钻头的钻杆连接孔6相连通。该吸渣口为主吸渣口。其中所述钻杆为空心管,钻渣能够进入所述吸渣口,经由钻孔内部的通道排出地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矿山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煤矿山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19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和生物质气化互补储能热发电装置
- 下一篇:铁路落下孔车模拟限界检测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