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散热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72394.X | 申请日: | 2011-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483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朴荣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1L23/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吴孟秋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器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根据35U.S.C.第119部分于2010年11月22日及2011年8月30日提交的题为“散热器”的韩国专利申请序号为10-2010-0116173及10-2011-0087370的权益,该两申请通过引证方式整体结合于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器,尤其涉及一种使得电路元件与其简单连接且使得其尺寸和厚度根据电路元件的数量和容量加以调节的散热器。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散热器主要安装在基板的下部并电连接至安装在基板上的电路元件,以将电路元件产生的热量散发到外部,从而防止电路元件过热。
这种散热器应必须包含在包括用于执行高速操作的诸如中央处理单元(CPU)等的操作处理装置以及工业电子装置的电脑或类似设备中。根据所有工业领域中元件集成化以及电子装置变薄化的最新发展趋势,电子装置的散热性能变得越来越重要。
此外,除了电子装置外,诸如发光二极管(LED)等的高散热性元件目前已以连接至电子装置的方式应用于诸如平板电视(TV)、监视器等的显示设备中。由于随着技术的发展,包括高散热性及高集成性元件的产品的数量只增不减,因此有效地散发来自元件的热量的散热器变得相当重要。
这里,在连接有散热器以便散发来自电路元件的热量的情况下,在电路元件和电路元件所连接的散热器中形成有通孔,从而在两者之间进行螺钉连接,一螺钉固定于散热器,同时穿过电路元件,于是将散热器连接至基板,从而将电路元件安装在基板上。
但是,对于具有上述结构的散热器来说,需要承受在连接电路元件的位置钻孔并利用螺钉固定电路元件的工艺,并且,由于错误的位置设定而更正连接位置时,还需要承受再次钻孔并利用螺钉固定的工艺,这是较为麻烦的过程。
此外,由于诸如电脑、监视器等电子装置中的散热器的尺寸和高度是根据元件所安装的基板的形状和/或该元件的配置设计来确定的,因此通过工人所需的形状设计来制作一模具并利用该模具进行挤压,以此来制造散热器。
这里,具有各种形状的模具只能根据散热器的尺寸来制作,而散热器根据每种产品或者元件的配置设计而改变,使得模具的制作成本增加。此外,散热器只能通过具有不同尺寸和形状的模具来单独制造,使得制造散热器所需的交付周期增加,从而降低了生产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得电路元件滑动并在散热器的下部与之连接的散热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由多个散热器单元构成的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单元包括分别形成于散热器单元的两侧部的突出部和凹槽,通过散热器单元之间的横向组合和垂直组合,可调节散热器的尺寸和厚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散热器,包括:支撑板;从支撑板的一个表面垂直突出的多个散热销;形成为沿纵向方向从支撑板的另一表面凹入的元件插入槽;以及形成为从元件插入槽突出并用于支撑电路元件的元件支撑部。
用于支撑电路元件的元件支撑部的内侧可形成为倾斜的。
元件支撑部可形成为以“··”形状弯曲。
所述散热器可进一步包括:形成为从支撑板的一侧突出的突出部;以及形成为从支撑板的另一侧凹入的凹槽。
突出部和凹槽可具有相同的宽度,并且凹槽具有的深度可与突出部的突出长度相同。
支撑板可包括沿其纵向方向形成在其底面中的多个纵向凹槽,并且在这些纵向凹槽中,形成在最外侧的纵向凹槽可形成为阶梯部。
纵向凹槽具有的宽度可与散热销的宽度相同。
散热销可包括形成在其内侧或外侧上以增大散热面积的水平突出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散热器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散热器的侧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散热器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多个散热器以彼此平行的方式连接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多个散热器叠置并彼此连接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散热器以及散热器所连接的基板的底部透视图;以及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散热器连接至基板的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是,仅通过实例描述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本发明不限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239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