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管控的智能移动平板终端实现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110373661.5 | 申请日: | 2011-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44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陈大炜;刘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G06F17/3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杨宏 |
地址: | 518053***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管控 智能 移动 平板 终端 实现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移动平板终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管控的智能移动平板终端实现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自从苹果公司的iPad发布以来,智能移动平板设备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关注和喜爱,市场上的各类移动平板终端设备百花齐放,层出不穷。用户可以在智能移动平板终端上完成大部分原来需要在PC电脑上完成的娱乐休闲类功能,包括浏览互联网信息、欣赏在线影音文件、看电子书、玩休闲游戏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面向中小学生的电子书学习机厂商,也开始陆陆续续的推出了各种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平板学习终端。使用这类便携学习终端,一方面给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好的可交互的平台,但另一方面也会给自制力不好的学生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因为除了传统的各个学科的教学视频,电子教材等内容外,这类移动学习终端也和其他的平板终端设备一样可以随意的上网、下载安装应用程序、玩各种交互游戏等,不受控制。对于移动平板终端面向中小学教育行业的应用来说,如何管理控制这类移动平板终端设备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对于智能移动平板终端的管控一般可以通过软件和硬件两种途径来解决。软件方式包括,通过帐号权限管理,即不同的帐号登录设备可以拥有不同的权限;或者通过在应用程序中加入控制流程和代码,比如游戏一次只能运行三十分钟等等;硬件的方式包括,加装指纹识别模块,不同的用户角色则对应不同的设备权限管理策略等等。
但无论是基于硬件还是软件的解决方案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智能移动平板终端的管控问题,且管控应用场景受限。具体而言,软件的方式容易被破解,特别是大量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终端设备,很容易可以获得系统的最高权限,从而摆脱管控。如果基于硬件方案,则会增加设备成本,加大学生家长财务负担,另一方面,对于目前追求轻、薄设计理念的平板终端设备而言,这类硬件模块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平板终端设备的外观造型,从而影响用户体验。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管控的智能移动平板终端实现方法及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智能移动平板终端不易管控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管控的智能移动平板终端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教师父母端通过应用程序配置当前状态下学生可以使用的功能;
S02、生产两份XML文件,其中一份XML文件通过网络访问使用规则传递给云端;
S03、云端通过传递过来的XML文件,对学生端的URL访问请求进行重定向。
所述的可管控的智能移动平板终端实现方法,其中,所述网络使用规则包括是否可以上网、是否应该上课、是否应该学习、是否可以玩游戏及是否可以自学。
所述的可管控的智能移动平板终端实现方法,其中,步骤S02中,另一份XML文件传递给学生端,用于控制学生端。
一种可管控的智能移动平板终端实现系统,包括:
控制单元,用于通过云服务单元向受控单元发送控制命令和权限配置;
云服务单元,用于云学习平台的运行和管理,以及计入云服务平台的控制单元或受控单元的终端管理;
受控单元,用于将学生端的各种用户行为发送到云服务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云服务单元及受控单元依次相连。。
所述的可管控的智能移动平板终端实现系统,其中,所述智能平板终端还设置一ID识别码,控制单元通过指定设备ID识别码来确定受控终端。
所述的可管控的智能移动平板终端实现系统,其中,所述受控单元的硬件驱动层嵌入一用于将截取到的URL重定向至云服务单元。
有益效果:本发明可管控的智能移动平板终端实现方法及系统,通过将控制端及受控端与云端相结合,达到了通过云端的云学习平台和云服务平台,控制受控端的用户行为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智能移动平板终端实现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智能移动平板终端实现方法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智能移动平板终端实现应用Android客户端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智能移动平板终端实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智能移动平板终端实现方法的云控制单元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36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