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I型胶原凝胶的细胞微球制备与成丝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77081.3 | 申请日: | 2011-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72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02 | 分类号: | C12N11/02;C12N11/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杜军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胶原 凝胶 细胞 制备 方法 | ||
1.基于I型胶原凝胶的细胞微球制备与成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细胞与2-20ml含50%-80% I型胶原凝胶颗粒的培养液通过材料入口(11)注入锥形细胞微球培养室(13),将培养液经培养液入口(6)注入,培养液经过培养液流入管(17)流经层流发生板(14),在锥形细胞微球培养室(13)内形成流化床层流托举层,调节培养液流量的大小,控制培养液流托举层的形状与强弱,使得细胞与I型胶原凝胶颗粒悬浮在托举层上进行粘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定期通过材料入口(11)将I型胶原凝胶颗粒注入锥形细胞微球培养室(13),促进细胞与I型胶原凝胶颗粒的粘附与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培养液形成稳定托举层后将通过锥形细胞微球培养室(13)的边缘流出,经过培养液流出管(15)和培养液出口(16)流出,形成一个循环的回路,保证了培养液形成的流化床托举层的稳定;
步骤2、当细胞与I型胶原凝胶颗粒悬浮在托举层上粘附培养时,细胞数量不断增加,为此,在培养过程中,定期通过材料入口(11)将I型胶原凝胶颗粒注入锥形细胞微球培养室(13),使得细胞与I型胶原凝胶颗粒在流化托举层相互接触粘附,形成更多新的细胞微球,新的细胞在I型胶原凝胶颗粒上不断扩增形成细胞基质含量丰富的细胞微球,这样循环往复的培养,使得细胞不断扩增,细胞微球的数量也不断增多;这样连续培养6-20天,结束细胞微球的制备;
步骤3、当细胞微球制备完成后,停止培养液注入锥形细胞微球培养室(13),开启电机(9)旋转,电机转轴通过传动轴(7)带动细胞微球扩增培养装置旋转,使得锥形细胞微球培养室(13)内的培养液产生动旋流运动,将细胞微球聚集在培养液的中心表面位置,采用吸管沿材料入口(11)伸入锥形细胞微球培养室(13)即可将细胞微球取出;
步骤4、将培养好的细胞微球经细胞微球入口(30)注入,同时,将I型胶原凝胶溶液通过蠕动泵(21)和蠕动泵(29)注入,并经过I型胶原-培养液右入口(23)和I型胶原-培养液左入口(32)流入位于细胞微球成丝平台(24)上的混合容器(31),形成螺旋向下的流动,并与细胞微球会合流入细胞微球-I型胶原成丝管(27),由于形成了下螺旋运动,能够将细胞微球固定在细胞微球-I型胶原成丝管(27)的中央位置并均匀向下运动进入37℃洁净空气定型室(33);
步骤5、将37℃恒温洁净空气经过37℃恒温洁净空气右入口(25)和37℃恒温洁净空气左入口(34)流入位于支承杆(26)内的37℃洁净空气定型室(33),最后,通过37℃恒温洁净空气出口(35)竖直向下流出,对整个细胞微球-I型胶原成丝管(27)进行保温的作用,使得I型胶原包被的细胞微球活性丝线定型流出;
步骤6、流出的细胞微球活性丝线进入位于底座(28)上并装满培养液的细胞微球丝线收集容器(36),获得了具有细胞微球活性的丝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708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