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D-天冬氨酸及L-丙氨酸的生产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77451.3 | 申请日: | 2011-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36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光玉 |
主分类号: | C12P13/20 | 分类号: | C12P13/20;C12P13/06;C07C229/08;C07C229/24;C07C227/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11 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冬氨酸 丙氨酸 生产工艺 | ||
1.一种D-天冬氨酸及L-丙氨酸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以DL-天冬氨酸铵为底物,利用富含L-天冬氨酸-β-脱羧酶的发酵液转化反应,生产D-天冬氨酸和L-丙氨酸,反应过程中不断流加DL-天冬氨酸控制反应体系的pH值,底物浓度也可增加一倍;反应完成,体系中的D-天冬氨酸浓度最高可达50%,L-丙氨酸一部分以结晶形式从溶液析出;先通过离心回收结晶析出的L-丙氨酸,然后对离心的母液进行超滤、活性炭脱色,用H2SO4调节等电点使D-天冬氨酸结晶析出,再利用钙盐沉淀法除去母液中的SO42-,过滤掉钙盐沉淀、浓缩提取出母液中溶解L-丙氨酸,收集母液循环进行等电点与钙盐沉淀结合法提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反应体系的温度控制在45-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发酵液中L-天冬氨酸-β-脱羧酶的活性大于2000μmol·ml-1·h-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通过连续流加底物DL-天冬氨酸来调节反应体系的pH5.5-7.0。
5.根据权利要求1和4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初始反应体系中DL-天冬氨酸铵浓度为30-50%(以DL-天冬氨酸计算),通过流加,最终加入反应体系DL-天冬氨酸浓度可达60-1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等电点法分离D-天冬氨酸和钙盐沉淀法提取L-丙氨酸相结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对钙盐沉淀法提取L-丙氨酸后的母液,循环进行等电点与钙盐沉淀结合法提取其中的D-天冬氨酸和L-丙氨酸。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调等电点使用H2SO4,不限定其浓度;钙盐沉淀法中钙来源于CaO或Ca(OH)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光玉,未经蒋光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745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