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气热值仪用烧嘴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77595.9 | 申请日: | 2011-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90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赵桐斌;丁德洲;韩国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桐斌 |
主分类号: | F23D14/22 | 分类号: | F23D14/22;F23D14/58;F23D14/62;F23D14/46 |
代理公司: | 鞍山贝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23 | 代理人: | 颜伟 |
地址: | 114044 辽宁省鞍***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气 热值 仪用烧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燃气热值仪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燃气热值仪用烧嘴。
背景技术
传统燃气热值仪上用的烧嘴,主要由燃气管、空气管、烧嘴所组成,其烧嘴插入燃烧器内,其工作过程为,与煤气输送管道相连接的燃气管输送的煤气与空气管输送的助燃风在烧嘴处相混合,一旦点火,火焰直接喷射到燃烧器内。但一股煤气与一股助燃风混合时,由于流股较粗因此不能很好的混合均匀,因此容易点不着,且燃烧器下部由于混合不均匀燃烧效果不好,燃烧不完全,火焰会在燃烧器上部燃烧,容易造成脱火。对于低热值煤气来说,容易点不着火或将火焰吹灭,而且由于煤气未完全燃烧,会带走较多的热量,使得环境温度不满足燃烧条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的保证可燃气体快速、完全燃烧的燃气热值仪用烧嘴。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燃气热值仪用烧嘴,包括燃气入口、燃气管、高压点火电极、烧嘴和通过连接法兰与燃烧器相连接的空气管体及与此空气管体相连接的空气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气入口与一个带有燃气通道的烧嘴底座相连接,所述的燃气管、高压点火电极和空气管体的底端均与所述的烧嘴底座相连接,所述高压点火电极和燃气管均设在所述空气管体内,所述的燃气入口通过所述的燃气通道与所述的燃气管相连通,
所述的烧嘴由与所述燃气管的上端螺纹连接的圆形混风板,与此圆形混风板螺纹连接的喷嘴头和与所述空气管体的上端固定连接的喷射管所组成,所述的喷嘴头与所述燃气管相连通,所述的圆形混风板上自内向外依次设有与所述燃气管螺纹连接的螺纹通孔、与所述高压点火电极配合连接的对称通孔、一组助燃空气圆通孔和一组助燃空气长条通孔,所述的助燃空气长条通孔均匀分布在所述圆形混风板的外圆表面上,所述的喷嘴头和高压点火电极的上端均设置在所述的喷射管内,
所述的喷嘴头为下部是圆柱形筒体、顶面是圆台形端板的组合体结构,所述圆台形端板的锥形外表面上均匀分布一组燃气圆形孔。
所述的喷射管为下部是圆管,上部是锥形管的组合管体结构。
所述的一组助燃空气圆通孔均为倾斜圆孔,所述的一组助燃空气长条通孔均为倾斜的长条通孔。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可燃气体经过燃气入口进入燃气管中,空气由空气入口进入空气管体内,空气管体内充满空气,两种气体分别通过管体上端的喷嘴头和混风板上的各种通孔后,助燃空气在通过混风板上的各种通孔以后被分散成细小流股,旋转喷射而出,接触到通过喷嘴头同样被分散成细小流股且斜向喷出的可燃气体会快速的混合,加大了可燃气体与助燃风的接触面,增强混合效果,缩短混合时间;混合气遇到高压点火电极,会迅速燃烧,火焰向上方扩散;在喷嘴头的上方加装喷射管,可有效的阻挡火焰燃烧的走势,将火焰牢牢的拢住,并有效的控制火焰的长短及燃烧位置,保证火焰不离焰,持续稳定燃烧。
从以上工作原理可以看出,本发明的燃气热值仪用烧嘴与传统的燃气热值仪用烧嘴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本发明的烧嘴采用了圆形混风板,且在圆形混风板上设有一组助燃空气圆通孔和一组助燃空气长条通孔,使助燃空气分散成细小流股,并旋转被喷射,便于与燃气快速混合且混合均匀;
2、由于本发明的喷嘴头上均匀分布一组燃气圆形孔,使燃气分散成细小流股,便于与助燃空气快速混合均匀;
3、由于本发明的喷射管上部为锥管结构,整体形状为一收缩口结构,有效地阻挡火焰走势,防止其离焰。
本发明结构简单,可保证可燃气体快速混合、低热值燃气易点燃,燃烧过程安全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混风板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喷嘴头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发明的燃气热值仪用烧嘴,包括燃气入口10、燃气管4、高压点火电极3、烧嘴和通过连接法兰11与燃烧器5相连接的空气管体2及与此空气管体2相连接的空气入口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气入口10与一个带有燃气通道12的烧嘴底座1相连接,所述的燃气管4、高压点火电极3和空气管体2的底端均与所述的烧嘴底座1相连接,所述高压点火电极3和燃气管4均设在所述空气管体2内,所述的燃气入口10通过所述的燃气通道12与所述的燃气管4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桐斌,未经赵桐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75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机纳米片材的有机分散液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机油泵的传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