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板状纤维强化产品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77625.6 | 申请日: | 2011-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89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蔡昌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明安国际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51/08 | 分类号: | B29C51/08;B29C51/4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任永武;须一平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 强化 产品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强化产品的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板状纤维强化产品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参阅图1、2,现有板状碳纤维强化产品的制造方法依序包括一贴模步骤11、一热压步骤12、一冷却步骤13,及一清模步骤14。
该贴模步骤11是以人力依据一热压模具15,将多片碳纤维预浸布层16叠贴附于该热压模具15中,此时,该热压模具15的温度是与室温(约25℃)相同。
该热压步骤12是将已贴附有所述碳纤维预浸布层16的热压模具15自室温加热至150℃,使所述碳纤维预浸布层16中的环氧树脂反应,而制成一板状碳纤维强化产品17。
该冷却步骤13是将加热至150℃的热压模具15冷却至室温后开模,而将冷却后的板状碳纤维强化产品17自该热压模具15中取出;该清模步骤14是清洁该热压模具15,避免可能残留于该热压模具15上的环氧树脂或是其余杂质(如:离型剂、灰尘…等)影响下一次的制造程序。
现有制造方法,每制造一板状碳纤维强化产品17皆需重复加热与冷却该热压模具15的步骤,造成该板状碳纤维强化产品17的制造时间过长,发明人预估以现有的制造方法制造一板状碳纤维强化产品17约需花费45分钟,加热热压与冷却的时间就需30分钟,由此可知,若是能缩短甚至是免除重复加热与冷却该热压模具15的时间,应可大幅缩减该板状碳纤维强化产品17的制造时间以提升产能。
再者,现有制造方法的该板状碳纤维强化产品17,是在该热压模具15冷却至室温后再自该热压模具15中取出,造成该板状碳纤维强化产品17因冷却收缩,而紧密的卡抵于该热压模具15上导致取出不易,也容易使得所述碳纤维预浸布层16中的环氧树脂凝固残留于该热压模具15中,而需花费更多的时间于后续的清模步骤14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缩短制造时间,且取出方便及产能高的板状纤维强化产品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板状纤维强化产品的制造方法,包含:(A)将一个热压模具加热至一个成型温度,(B)将一个纤维强化材料置于该热压模具中进行热压成型为一个板状纤维强化产品,以及(C)将该板状纤维强化产品自该热压模具中取出,且该热压模具仍维持于该成型温度。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较佳地,前述的板状纤维强化产品的制造方法,其中该步骤(A)中的该热压模具包括一个形成有一个模芯的公模,及一个形成有一个对应该模芯的模穴的母模,而该成型温度是介于120℃至200℃间。
较佳地,前述的板状纤维强化产品的制造方法,其中该步骤(B)是热压3至10分钟,且该纤维强化材料包括多层相叠的碳纤维预浸布。
较佳地,前述的板状纤维强化产品的制造方法,其中该步骤(C)中是以一个顶出件将该板状纤维强化产品自该热压模具中顶出。
较佳地,前述的板状纤维强化产品的制造方法,其中该步骤(C)中是以气体将该板状纤维强化产品自该热压模具中顶出。
较佳地,前述的板状纤维强化产品的制造方法,其中该制造方法还包含一个接续于该步骤(C)之后的步骤(D),该步骤(D)是清洁该热压模具,以去除该热压模具上的残留物。
较佳地,前述的板状纤维强化产品的制造方法,其中该步骤(A)中的成型温度是介于150℃至180℃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直接先加热该热压模具再热压该纤维强化材料,能够免除贴模所需时间,而在该成型温度时取出该板状纤维强化产品,不但能免除冷却该热压模具的所需时间也能便于取出,同时还可避免纤维强化材料的残留,缩短后续所需清洁时间,以大幅提升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现有板状碳纤维强化产品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辅助说明图1的示意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板状纤维强化产品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辅助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下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从下述实施方式所体现的精神来理解本发明,各技术术语可以基于本发明的精神实质来作最宽泛的理解。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构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明安国际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明安国际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76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发电机底架组对装置
- 下一篇:一种并联式抓取机械手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