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网络对象在服率的统计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78063.7 | 申请日: | 2011-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398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司保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2 | 分类号: | H04W24/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40 | 代理人: | 余刚,梁丽超 |
地址: | 518057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 对象 统计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网络对象在服率的统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移动通讯伙伴计划)的协议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对小区在服率的统计,其统计方式为统计出小区不在服的时间,再算出小区在服时间,然后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小区在服率:
小区在服率=(小区应服务时间-小区不在服时间)/小区应服务时间
网管性能统计的基础是计数器(COUNTER),运营商所关心的各项指标都是通过这些计数器计算得到的。关于小区在服率指标的计算,当前行业中存在一定的统计困难,主要表现在小区不在服时间和小区应服务时间的统计上,例如:由于某些原因导致的小区跑死、基站配置数据异常导致的小区建立失败,及基站掉电等;这些原因都使得公式中计数器的数据无法从基站侧上报到网管侧,而无法上报这些时间的情况下,网管性能统计是很难进行小区在服率统计的,即便是能统计出数据,也非常不准确,上述问题不仅仅存在于在计算小区在服率的过程中,而且也存在于其他类似小区的网络对象中。
为解决上述问题,部分通讯厂商的网管性能统计中通过让基站统计小区在服时间来进行统计计算,小区应服务时间采用性能统计粒度和空间对象个数来计算。性能统计粒度表示性能数据的统计粒度,例如:网管提供的15分钟、1小时,或1天等类似这样的统计粒度;空间对象个数表示整个统计空间范围的对象个数,例如,整个通讯网络中有5000个小区,在进行全网小区的在服率统计的时候,空间对象个数就是5000,这样的统计方式虽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决小区应服务时间和小区不在服时间难以统计的问题,但对于基站异常无法上报性能数据的情况,仍然无法统计。
由此可见,在现有技术中,网管计算所需要的小区应服务时间或小区不在服时间都是需要从基站侧上报上的,而当基站在异常状态下,这些时间是无法上报到网管侧的,从而致使移动运营商无法获得较为精确的网络对象(包括小区在内)的网络对象在服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网络对象在服率的统计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对象在服率的统计方法,包括:获取网管为网络对象生成的对象配置时间;获取网络对象上报的对象在服时间;根据对象在服时间与对象配置时间计算网络对象的对象在服率。
优选地,获取网管为网络对象生成的对象配置时间,包括:在网管启动后,将预先设置的采集粒度Gr作为采集周期,在采集周期结束时,生成网络对象的第一对象配置时间;监听网管的重启事件,在网管重启过程所经历的重启时间段超过采集周期时,为网络对象补录第二对象配置时间;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对象配置时间:对象配置时间=第一对象配置时间+第二对象配置时间。
优选地,获取网管为网络对象生成的对象配置时间,还包括:在监听到网络对象被网管删除时,计算网络对象在被删除之前的第三对象配置时间,其中,第三对象配置时间小于采集周期;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对象配置时间:对象配置时间=第一对象配置时间+第二对象配置时间+第三对象配置时间。
优选地,将预先设置的采集粒度作为采集周期,在采集周期结束时,生成网络对象的第一对象配置时间,包括:获取网络对象的对象类型列表;根据对象类型列表判断网络对象是否需要生成对象配置时间;在判定需要为网络对象生成对象配置时间的情况下,遍历网络对象,获取网络对象的对象创建时间TC、当前粒度采集时间Tg,及系统当前时间Tsys;根据对象创建时间TC、当前粒度采集时间Tg,及系统当前时间Tsys确定第一对象配置时间。
优选地,性能数据定时生成器根据对象创建时间TC、当前粒度采集时间Tg,及系统当前时间Tsys确定第一对象配置时间,包括:根据公式计算当前粒度配置时间Tg:Tg=Tsys-Tsys%Gr,其中,%表示取模;根据公式计算网络对象的对象存在时间Th:Th=Tg-TC;判断对象存在时间Th是否大于等于采集粒度Gr,如果是,确定第一对象配置时间为采集粒度Gr,否则,确定第一对象配置时间为对象存在时间T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80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电视终端
- 下一篇:一种本质安全型矿用高速信道的通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