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式磁控溅射阴极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79503.0 | 申请日: | 2011-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00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邱清泉;丁发柱;戴少涛;张志丰;古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J37/32 | 分类号: | H01J37/3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关玲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磁控溅射 阴极 | ||
1.一种复合式磁控溅射阴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控溅射阴极由平面靶材(1)、水冷背板(2)、两个外永磁体(3、4)、两个内永磁体(5、6)、两个外电磁线圈(7、8)、两个内电磁线圈(9、10)、两对外磁轭(11、12)、两对内磁轭(13、14)、底磁轭(15)和框架(16)构成;水冷背板(2)紧密安装在靶材(1)的下方;外永磁体(3、4)、内永磁体(5、6)安装在水冷背板(2)下方;第一外磁轭(11)安装在第一外永磁体(3)的下方,第二外磁轭(12)安装于第二外永磁体(4)的下方,第一内磁轭(13)安装于第一内永磁体(5)的下方,第二内磁轭(14)安装于第二内永磁体(6)的下方;底磁轭(15)位于外磁轭和内磁轭下方;所述的外永磁体、内永磁体、外电磁线圈、内电磁线圈、外磁轭、内磁轭和底磁轭安装在框架(16)中;所述的平面靶材(1)通过电源线连接到阴极电源;所述的两个内电磁线圈(9、10)安装在由外磁轭(11、12)、内磁轭(13、14)和底磁轭(15)包围的空间中偏内的位置,外电磁线圈(7、8)安装在由外磁轭(11、12)、内磁轭(13、14)和底磁轭(5)包围的空间中偏外的位置;外永磁体(3、4)和内永磁体(5、6)产生磁控溅射阴极的主磁场,外电磁线圈(7、8)和内电磁线圈(9、10)产生磁控溅射阴极的辅助磁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磁控溅射阴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冷背板(2)为非导磁材料制作、水冷背板(2)内盛有冷却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磁控溅射阴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外永磁体(3)和第二外永磁体(4)以相同的极性安装,第一内永磁体(5)和第二内永磁体(6)以相同的极性安装,外永磁体和内永磁体的安装极性相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磁控溅射阴极,其特征在于:外电磁线圈(7、8)为一闭合线圈,内电磁线圈(9、10)为一闭合线圈,外电磁线圈和内电磁线圈通过引线分别连接到电磁线圈供电电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磁控溅射阴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面靶材(1)为金属或合金或陶瓷靶材;所述的外磁轭(11、12)、内磁轭(13、14)、以及底磁轭(15)采用软磁材料制作。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式磁控溅射阴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电磁线圈为跑道形或圆形结构。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式磁控溅射阴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电电源为直流电源或脉冲直流电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950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