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偏振光学扫描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79927.7 | 申请日: | 2011-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35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朱梅娟;戴恩文;闫爱民;孙建锋;刘立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B27/28 | 分类号: | G02B27/28;G03H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张泽纯 |
地址: | 2018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偏振 光学 扫描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扫描全息技术,特别是一种偏振光学扫描器。
背景技术
光学扫描全息术,使用一束平面波和一束球面波,其中一路光束经声光调制器调制,引入时间频率上的频移,两路光束干涉合成的光斑对物体进行二维扫描,扫描光束经物体反射或透射后由光电探测器接收并转化为电信号。该电信号再经滤波、放大、解调等复杂的电子系统的处理得到数字的正弦全息信号和余弦全息信号,送入计算机内进行匹配滤波或送入电寻址空间光调制器经衍射重构出物体图像。使用正弦全息信号和余弦全息信号复数合成的复数全息信号重构物体,可以消除孪生像的存在。但是,由于采用了声光调制以及滤波、正弦拍频和余弦拍频解调得到正弦全息信号和余弦全息信号以实现复数全息信号的合成,这种光学扫描全息方法的电子系统特别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光学方法获得复数全息的光学扫描全息成像装置,不需要复杂的电子系统,具有结构简单,速度快的优点。
本发明的基本思想是:利用同轴但偏振正交的一束平面波和一束球面波通过二维扫描方式照明三维物体,物体的反射或透射光由2×4 90°光学桥接器平衡接收并转化为正弦全息时间流电信号和余弦全息时间流电信号,再复数化合成为复数全息,最后通过匹配滤波算法重构出三维物体。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偏振光学扫描器,由扫描部分和接收部分组成,特点在于所述的扫描部分包括:激光器、第一偏振分束器、第一光路光阑、第二光路光阑、第一光路透镜、第二光路透镜、偏振合束器和2-D光束扫描器,所述的接收部分包括第二偏振分束器、第一半波片、第二半波片、2×4 90°光学桥接器、A路平衡探测器,B路平衡探测器、数据采集卡和计算机,上述部件的位置关系如下:
所述激光器输出的光束经过第一偏振分束器分为等光强且偏振正交的两路光束,第一路光束经过第一光路光阑和第一光路透镜后变换成球面波,第二路光束经过第二光路光阑和第二光路透镜后变换成平面波,第一光路光阑和第二光路光阑分别位于第一光路透镜、第二光路透镜的前焦面,第一光路透镜和第二光路透镜的焦距相同,均为f,两透镜后的两路光经所述的偏振合束器合成为偏振正交的同轴光束,该同轴光束经2-D光束扫描器后投射到物体上并对物体进行二维扫描,该物体面上的扫描光斑由所述的偏振正交的一束平面波和一束球面波组成;
所述扫描光束被所述物体反射或透射的光由第二偏振分束器按偏振方向分成两路,再分别经过第一半波片和第二半波片后进入2×4 90°光学桥接器,输出四束组合光束,其中两束光束由消直流的A路平衡探测器接收并转化为时间流电信号,另外两路光束由消直流的B路平衡探测器接收并转化为时间流电信号,所述的两路时间流电信号经数据采集卡处理成A路数字信号和B路数字信号,该两路数字信号送入所述的计算机,所述的A路数字信号和B路数字信号分别是物体反射或透射的正弦全息信号和余弦全息信号,经所述的计算机处理为复数全息信号,然后用匹配滤波算法对该复数信号进行处理,重构出所述物体的再现图像,所述的计算机控制上述相关部件协调工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偏振光学扫描器使用偏振器件和2×4 90°光学桥接器的光学方法获得三维物体的正弦全息和余弦全息,经计算机复数化成为复数全息,用匹配滤波算法对该复数全息信号进行处理,重构出三维物体的再现图像,没有孪生像噪声。
本发明与普通的光学扫描全息成像装置相比,不需要使用复杂的电子调制和解调系统,具有结构简单,速度快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偏振光学扫描器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99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