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选择控流元件安装孔道入出口距的井下控流过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80492.8 | 申请日: | 2011-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329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裴柏林;薛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东石油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16 | 分类号: | E21B43/16;E21B43/25;E21B4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蒋常雪 |
地址: | 10010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选择 元件 安装 孔道 出口 井下 流过 滤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选择控流元件安装孔道入口和出口长度的井下控流过滤器。
背景技术
在石油开采作业中,井下控流过滤器(又称控流防砂管,井下控流过滤器,控水防砂管,控水筛管)用于油井、气井、水平井、直井及定向井的流量控制和防砂过滤及放固体颗粒过滤。本专利的井下控流过滤器是控流能力强的井下控流过滤器。
井下控流过滤器包括有一基管,基管上设置有基管入口,基管外套装有过滤套,基管与过滤套之间的环缝为导流层;为了实现控流目的,井下控流过滤器上设置有控流装置,控流装置的入口与导流层相通,控流装置的出口与基管入口相通。
控流装置入口与控流元件安装孔道入口相连,控流元件安装孔道有多个流动出口,控流元件安装孔道的出口与控流装置的出口相连。控流元件安装孔道内安装有多个相互串联的控流单元,每个控流单元包括相互串联的一个小孔道和一个大孔道。控流元件安装孔道越长可以串接的控流单元越多,控流力度越强。控流单元占据一部分控流元件安装孔道长度,余下的控流元件安装孔道为富余控流元件安装孔道。富余控流元件安装孔道内安装有引流管,现有的引流管是一种较大孔径的管道,引流管都是由超硬耐磨材料制造的,其造价比较昂贵。引流管的作用是防止控流元件安装孔道被流体冲蚀。导致这种冲蚀的原因是控流元件安装孔道内的流体流动速度高,流体中含有微小的固体颗粒。严重时控流元件安装孔道要冲坏,直至冲穿。所以,引流管需要用超硬耐磨材料制造。
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实际油田用井下控流过滤器并不是在油田现场生产的,而是由远离油田的加工工厂生产,由于工厂和油田之间路途遥远,运输需要的时间较长,比如海运需要1个月左右。而油井测试完成后,需要将计算出的适合控流强度的井下控流过滤器尽早下入井中,油井的生产不能够耽误,耽误一天的费用就是好几万元人民币。
这样,为了能及时安装适合控流强度的井下控流过滤器,井下控流过滤器就需要提前生产,并需要较宽的控流强度调节范围。满足各种控流强度的需要。
现有的井下控流过滤器中,控流装置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控流装置的入口与控流装置的出口之间存在控流元件安装孔道。
如果井下控流过滤器提前生产的话,只能够按照控流力度强的情况来设计井下控流过滤器,也就是安装的控流单元数量最多的情况来设计控流元件安装孔道的长度。按个数多的情况预留。多余的部分用多个引流管拼接配长。
往往大部分情况下,控流单元需要占用控流元件安装孔道的长度远远小于已加工好的控流元件安装孔道的长度,如实际需要的控流元件安装孔道的长度是已加工好的控流元件安装孔道的长度的一半或者三分之一不等。
这样在控流元件安装孔道内需要安装较多造价比较昂贵引流管,使井下控流过滤器的成本明显提高,严重制约了井下控流过滤器的推广应用。
如200毫米长的控流元件安装孔道,适应安装一定数量范围的控流元件。如果通过测井和计算,需要安装80套控流单元,80套控流单元只占据100毫米的控流元件安装孔道长度,剩余100毫米控流元件安装孔道就为富余控流元件安装孔道。在100毫米富余控流元件安装孔道中需要安装100毫米引流管。100毫米的耐磨引流管价格很贵。而有时串接的控流单元的长度只占用50毫米控流元件安装孔道,剩余150毫米控流元件安装孔道需要安装引流管。
而如果设计的控流元件安装孔道太短,如只有100毫米时,有的油井串接的控流单元的长度就有120毫米,又达不到要求。
因而,如何既能够满足较宽数量范围的控流部件要求,又能够减少需要串接的引流管的长度,是一个价值比较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选择控流元件安装孔道入口和出口长度的井下高效控流过滤器,它将井下控流过滤器中的控流装置的入口和出口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可选择方式,使得井下控流过滤器中控流元件安装孔道长度可以方便地选择,在控流元件安装孔道中无流体通过的用造价低廉的柱塞填塞,大大地降低了井下控流过滤器的成本,有利于井下控流过滤器的推广应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东石油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安东石油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804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