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脊柱拉筋凳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83160.5 | 申请日: | 2011-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00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萧洪驰 | 申请(专利权)人: | 萧洪驰 |
主分类号: | A63B23/02 | 分类号: | A63B23/02;A61H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板井路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脊柱 拉筋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拉筋运动的辅助器材,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脊柱拉筋运动的脊柱拉筋凳。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人体是由骨骼及肌肉交错纵横连接而成,以带动人体产生如:抬腿、摆腿、扭腰等各种动作,人体大大小小的肌肉是遍布全身,掌管各种不同的运动方式,因此在举手投足之间,甚至呆着不动,都必须依赖肌肉连接骨骼作动而完成;架设肌肉因为若不当使用而产生劳损,且肌肉劳损没有经过适当的缓解,日积月累后就造成肌肉紧绷,使得各个骨骼的关节部位及活动范围缩小,甚至造成骨骼在动作时产生酸痛,这是因为肌肉劳损时,肌肉大多保持紧绷的状态。因此,可借由一些伸展或者拉筋运动以舒解肌肉的劳损,拉筋能促进睡眠,防癌、促进全身气血循环、提升免疫力。经常拉筋可延年益寿,对于各种慢性病、腰腿痛的症状恢复有奇效,但市面上的拉筋器械种类和功能比较单一,大多是针对腿部或臂部拉筋而设计的,而对于人体其他部位(如背部)则无相应的产品面世,对于背部不适或有疾患的患者来说,缺乏专门的拉筋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脊柱拉筋凳,其可对背部脊柱进行拉筋运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脊柱拉筋凳,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支撑架、连接所述支撑架的连接杆、架设于支撑架中间的躺椅架,所述躺椅架包括呈弧形的四边形框体、设于所述框体内的若干隔栏及位于所述框体底面的固定杆,所述框体包括两短边及连接于所述短边两端的两长边,所述长边呈弧形设置。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栏与所述短边平行设置,其两端分别与所述两长边相连接且等间距排布于两长边之间。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杆与所述支撑腿固定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架设有呈弧形并设有支撑腿及连接于支撑腿的加强杆,所述支撑腿用于将所述躺椅架支撑于地面,该支撑腿设有两立于地面的腿部及连接两腿部并呈弧形的中间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强杆包括两个上、下平行设置的水平杆及位于两水平杆之间的弧形杆。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杆为两个长条形金属杆,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脊柱拉筋凳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适合人体背部脊柱的拉筋运动,满足了人们对背部拉筋的特殊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脊柱拉筋凳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脊柱拉筋凳的立体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脊柱拉筋凳100,其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支撑架10、连接所述支撑架10的连接杆20、架设于支撑架10中间的躺椅架30及起固定作用的螺钉40。
所述支撑架10设有呈弧形并设有支撑腿11及连接于支撑腿11的加强杆12,所述支撑腿11用于将所述躺椅架30支撑于地面,该支撑腿11设有两立于地面的腿部13及连接两腿部13并呈弧形的中间部14。所述加强杆12包括两个上、下平行设置的水平杆15及位于两水平杆之间的弧形杆16。
所述连接杆20为两个长条形金属杆,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架10固定连接。
所述躺椅架30包括呈弧形的四边形框体31、设于所述框体31内的若干隔栏32及位于所述框体31底面的固定杆33。所述框体31包括两短边34及连接于所述短边两端的两长边35,其中,所述长边35呈弧形设置。所述隔栏32与所述短边34平行设置,其两端分别与所述两长边35相连接且等间距排布于两长边35之间。所述固定杆33与所述支撑腿11固定连接。
使用时,人的背部躺于所述躺椅架上,弧形的躺椅架贴合于人体的背部,作用于人体的脊柱,拉筋时人的双手可置于所述支撑腿的弧形中间部。躺椅架上的隔栏可以对人体背部起到一定的按摩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萧洪驰,未经萧洪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831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