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上引连铸铜管或合金铜管及铜管坯的切割切断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83861.9 | 申请日: | 2011-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82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高玉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玉树 |
主分类号: | B22D11/126 | 分类号: | B22D11/1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160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上引连 铸铜 合金 铜管 切割 切断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上引连铸铜管或合金铜管及铜管坯的切割切断方法,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上引连铸铜管、合金铜管及管坯生产过程中的切断工艺的发明成果。
背景技术
紫铜管即铜管上引连铸技术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由烟台铜材厂发明,上引出的铜管坯或作为成品的铜管是经弯曲机构弯曲放长后截断,阶段工具为有齿或无齿锯类切割工具,简单快捷;合金铜管——黄铜管上引技术是由天津市华泰铜业有限公司高玉树工程师结合紫铜管生产实践及黄铜管自身的金属学特点于2000年发明的,其涉及到一系列的技术攻关,尤其是黄铜管上引连铸过程中生产的管坯难以弯曲,只能在黄铜管上引连铸机工作平台上对每根定尺后的铜管坯进行切断。自动化切割会产生一系列问题甚至严重影响黄铜管上引连铸工艺的成功。采用手锯锯切效率极低,锯条折断损耗问题突出,根据生产实际及上引连铸工艺的特点,采用管刀切断切割配合管钳实现了黄铜管上引工艺的本世纪初期的最后攻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有针对性的对上引连续铸造生产的铜管或合金铜管及管坯的切割切断工艺,是解决上引管类切断的最好方法,尤其是上引连铸出的管坯或作为成品管使用的铜管,在生产需要10米以下直管坯或管子的情况下,用管刀夹紧管坯,然后边夹紧边使管刀绕管坯旋转直至管坯将要断开或断开,对未有断开将断开的铜管坯配合管钳将管坯扭断,即解决实现了上引铜管或合金铜管及管坯的连续上引工序的后续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上引连铸铜管或合金铜管及铜管坯的切割切断方法,通过这一方法,解决了上引铜管及黄铜管,尤其是不能弯曲的铜管管坯的切割切断问题,是上引黄铜管技术成熟的标志;解决了自动化割锯及手持有齿或无齿割锯切割产生的铜屑、铜末等对上引模具的过快磨损问题;解决了自动化切割落料的难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用管刀将达到尺度要求上引连铸的铜管或合金铜管及管坯夹紧,然后不断变夹紧边使管刀绕铜管旋转直至铜管材即将个断开或完全断开,对即将断开的铜管退下管刀,在距割断位置上方铜管用管钳夹紧后反复扭动管钳直至铜管断开。
本发明依据简单、可靠、可行的原则,是上引管类直管的切实可行的切割切断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将备好的管刀夹紧在外径45mm、壁厚3.5mm黄铜管管坯6米长位置上,沿管坯表面旋转管刀一圈,进一步夹紧管刀后继续沿管坯表面旋转管刀,如此反复直至黄铜管管坯快要断开,退下管刀,在割断上方适度距离月1米左右用管钳夹紧黄铜管坯后扭动管钳直至需要的管坯从上引管坯断开取下。
实施例2.将备好的管刀夹紧在外径70mm、壁厚5mm铜管管坯6米长位置上,沿管坯表面旋转管刀一圈,进一步夹紧管刀后继续沿管坯表面旋转管刀,如此反复直至铜管管坯快要断开,退下管刀,在割断上方适度距离月1米左右用管钳夹紧黄铜管坯后扭动管钳直至需要的管坯从上引管坯断开取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玉树,未经高玉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838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高丰度稀土MM生产的稀土永磁体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光伏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