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PVDF超滤膜抗污染能力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85053.6 | 申请日: | 2011-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7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赵长伟;王涛;栾兆坤;贾智萍;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B01D71/34 | 分类号: | B01D71/34;B01D6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pvdf 超滤膜 污染 能力 方法 | ||
1.一种提高PVDF超滤膜抗污染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干燥后的PVDF粉末倾入预先溶解了添加剂的溶剂中,在恒温条件持续搅拌至聚合物完全溶解,将不同的纳米粒子在搅拌的条件下滴加到铸膜液中,维持恒温条件下连续搅拌一段时间,最后静置脱泡一段时间,得到稳定均相的无泡铸膜液,将铸膜液流延固定在玻璃板上的无纺布上,刮成具有一定厚度的均匀薄层,立即将玻璃板放入温度为1O~30℃的凝固浴中,铸膜液凝胶、固化、置于凝固浴中一段时间,充分漂洗后在室温下晾干即制得能够提高抗污染能力的PVDF超滤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剂为,其特征在于:二甲基乙酰胺(DMAc)、二甲基甲酰胺(DMF)、N-甲基吡咯烷酮(NMP)或者上述溶剂中任意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溶剂的用量为60~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添加剂,其特征在于:主要为乙醇、聚乙烯吡咯烷酮、丙酮、甘油的一种或多种物质的混合物;添加剂在铸膜液中的含量为0~10w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粒子,其特征在于:是SiO2,Al2O3,TiO2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粒径为1-100nm,添加量为1%-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所述的凝固浴,其特征在于:为去离子水或含有定量添加剂的水溶液,添加剂为乙醇、氯化钠、二甲基乙酰胺(DMAc)、二甲基甲酰胺(DMF)、N-甲基吡咯烷酮(NMP)或上述物质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其质量浓度为0~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8505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激光平地机的重心前置机构
- 下一篇:一种可旋转的带电的转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