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防反弹功能的打击扳手套件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87184.8 | 申请日: | 201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86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强;孙志良;王景东;张明文;关键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3/00 | 分类号: | B25B23/00 |
代理公司: | 大连智慧专利事务所 21215 | 代理人: | 刘琦 |
地址: | 11602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反弹 功能 打击 扳手 套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各领域中大、中型设备安装和组装过程中用于螺栓安装具备防护功能的装置,更具体说,尤其适用于紧固外六角螺栓或外六角螺母使用的扳手。
背景技术
设备在安装和组装过程中,多数是用螺栓连接,特别是大、中型设备中用到的大型螺栓的紧固,常常需要打击紧固扳手。由于打击扳手的内六角孔尺寸要大于螺母的六角外形尺寸,所以,在击打过程中扳头和螺母的受力面不会始终紧贴在一起,从而产生如下问题:
1、在打击过程中,如果在两受力面不是紧贴在一起的情况下进行击打,扳手会因为受到与扳手不水平的力而被螺母的反作用力弹出,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2、在击打外形尺寸较大的螺母时,如果想让两受力面紧贴在一起,就需要一个人用手或脚推紧扳手(特别是当螺栓不是水平安装时),使受力面紧贴,另一个人打击扳手,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3、延长设备安装或组装的施工时间,降低了施工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下设备安装或组装中需要用打击扳手紧固螺栓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生产效率、能有效的保护施工人员和设备安全的且能重复使用的防止打击扳手反弹的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具有防反弹功能的打击扳手套件,包括用于紧固螺栓或螺母的紧固扳手,本发明套件适用的螺栓或螺母主要为外六角螺栓或外六角螺母。本发明套件还包括一个中部设有六角孔的定位垫片、一根一端固定有圆球的钢绳,以及一个开设有螺栓孔和圆孔的锁紧板。定位垫片上的六角孔用于套接在待紧固的外六角螺栓或外六角螺母上。此外,锁紧板上的所述螺栓孔中配合穿设有螺栓和螺母;而所述扳手手持部位的后端开设有一个通孔;所述定位垫片的外缘片体上开有一个穿线孔;所述螺栓的螺纹根部设有一个径向孔。使用阶段,所述钢绳穿入所述圆孔,再穿入所述通孔,而后穿过所述穿线孔,最后穿过所述径向孔;从而所述钢绳设置圆球的一端卡在所述圆孔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螺栓上,并拉紧。
优选方式下,所述定位垫片上的穿线孔的位置要超出所述扳手扳头的最大外径;所述圆球的直径要等于或大于所述圆孔直径的两倍,用于卡于所述圆孔处;所述螺栓孔和所述圆孔同位于所述锁紧板的中心线上。此外,所述圆孔、所述通孔、穿线孔以及径向孔的开孔边缘均以平滑的弧形倒角过渡,以防钢绳在拉紧状态下,被孔的边缘损伤。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防反弹装置可以在打击过程中使螺母和扳手的受力面始终紧贴在一起,避免了因打击扳手受到螺母的反作用力而弹出造成的设备或人员受到伤害,提高了打击螺母时的安全性和施工效率,且省事省力,使用简单方便,提高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装置中定位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装装置中拉紧钢绳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装置中锁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装置中与图3所示锁紧板配合的固定螺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装置中与图4所示固定螺栓配合的螺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装置工作状态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装置工作状态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具有防反弹功能的打击扳手套件,包括手持部位的后端开设一个通孔14的紧固扳手12,还包括一个中部设有六角孔7的定位垫片1。如图1所示定位垫片1的外缘片体上开有一个穿线孔6。如图2所示,本发明套件还包括一根一端固定有圆球8的钢绳2;以及如图3所示,一个开设有螺栓孔9和圆孔10的锁紧板3。如图4和5所示,所述螺栓孔9中配合穿设有螺栓4和螺母5;其中所述螺栓4的螺纹根部设有一个径向孔11。
优选方式下,定位垫片1上的穿线孔6的位置要超出所述扳手12扳头的最大外径,从而以防发生干涉。钢绳2端部的圆球8的直径要等于或大于所述锁紧板3上圆孔10直径的两倍。此外,螺栓孔9和所述圆孔10同位于所述锁紧板3的中心线上。而且上述圆孔10、通孔14、穿线孔6以及径向孔11的开孔边缘均以平滑的弧形倒角过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871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