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压成型实心竹炭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87686.0 | 申请日: | 2011-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314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仇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仇峰 |
主分类号: | C10B53/02 | 分类号: | C10B53/02;C10B53/08;C10L5/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700 浙江省宁波市象***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压 成型 实心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竹炭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竹炭是竹材热解得到的主要产品。现有技术中竹炭的烧制主要有两种方法,土窑直接烧制和外热式干馏釜干馏热解。土窑直接烧制一般采用原料是鲜毛竹,先在室外放置一周左右后再放入窑中进行烟熏预干燥、干燥、预炭化、炭化、煅烧、自然冷却等程序得炭。这种方法可得固定炭含量较高竹炭,但是其生产周期长(需要20余天),得炭率低,只在20%左右(因空气漏入或空气量进入过大),耗能高且环境负担重(需要消耗大量薪柴),产量低(每窑可容原竹量少)。采用外热式干馏釜干馏热解法,其设备从目前看主要是外热式立式干馏釜,这种干馏釜在烧制竹炭时,既可使用预干至含水率为20%~25%的竹材,也可使用未经预干的竹材,但以使用经预干的竹材为佳。由于在烧制过程中基本不存在竹炭氧化问题,因此竹炭得率较高,一般为25%左右,高者可达35%,烧制周期一般在48~72小时,但是竹炭固定炭含量低(精炼温度提不高),且竹炭产量低(干馏釜容积小)。从现有技术中竹炭烧制的以上两种方法看,竹炭生产都存在产量低,不能规模化的问题,并且固定炭含量和得炭率两个技术指标不能两全等诸多问题,从现有技术竹炭的产品看,其外观形状多不规整,有筒状的、片状的、破碎状不规则的、颗粒状的以及粉状的炭粉,由此存在包装贮存等不便,使用场所也受限制,从现有技术中竹炭烧制的以上两种方法看,竹炭生产原料多以原竹为主。
现有技术中炭的烧制还有一种机制炭烧制方法,是以木屑(锯末)为主要原料的,树枝,稻壳,竹屑,花生皮,葵花籽壳,糠醛渣,酒渣,甘蔗渣,玉米芯,椰子壳,咖啡壳以及南北方农作物秸秆粉碎后,也可使用,但配比方法需摸索调整。经烘干炉烘干成干湿度适当的标准原材料,冷却后进入成型机(螺杆挤压制棒机),再经高温,高压塑化后成型为薪棒(半成品),经炭化炉(碳化炉的形式多种多样,一般为砖土窑)炭化而成成品机制木炭。如中国专利号为98112685.5的专利所述,生产机制炭的工艺方法特征为:将原料进行筛选粉碎,然后脱水干燥,干燥后的物料装入机制炭成型机内制成棒状,将成型棒状装入炉内脱烟炭化,再冷却。机制炭烧制方法利用了木材加工剩余物和农林废弃物,能够制成密度高的碳棒,若炭化工艺得当,可以生产出高固定炭含量的木炭,但是实际上,此法的原料主要还是锯末为主,对于树枝、竹屑、醛渣,酒渣,甘蔗渣,玉米芯,椰子壳,咖啡壳以及秸秆粉碎后,也可使用,但机制棒螺杆挤压机对原料的含水量和细度有严格要求,往往需要反复几次粉碎,能耗和用工提高了制造成本,如截头竹梢竹枝等大个竹材加工剩余物几乎不能被利用,竹屑易燃,采用烟道干燥损耗也大,所以在实际生产消费中机制成型竹炭很少见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现有技术中竹炭土窑直接烧制的生产周期长、耗能高且环境负担重、(需要消耗大量薪柴),产量低、(每窑可容原竹量少),外热式干馏釜干馏热解法生产的固定炭含量低、(精炼温度提不高)和竹炭产量低(干馏釜容积小)的不足;克服现有技术中两种竹炭烧制方法都存在产量低不能规模化的问题,以及固定炭含量和得炭率两个技术指标不能两全、产品外观形状多不规整、包装贮存不便、生产原料多以原竹为主的问题;克服机制炭烧制方法的粉碎能耗和用工成本高、干燥损耗大、更多如截头竹梢竹枝等竹材加工剩余物不能被利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了一种模压成型实心竹炭的制造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模压成型实心竹炭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实心竹炭原料竹子或其加工剩余物不经粉碎直接由压机模压成型,所压物料连同模具一起在炭化炉窑受热,在模具内炭化,冷却脱模后即成成品实心竹炭;采用压机模压冷态成型,任何竹材加工剩余物如竹屑截头竹梢竹枝等在常温下受60~90MPa压强的力都能被粉碎压密成密度在1.0~1.3g/cm3成型,将其固定在模具内,这个技术方案不仅仅是为了用以抵制物料压制产生的内应力和接下来受热产生的膨胀力,主要还在于为了炭化工艺所必须的热传递和无氧燃烧之需求,模具钢质为热的良导体,而被压制物料为热的不良导体,模具在炉窑内可以通过对流为主要方式的热传递迅速获得热能,再通过热传导方式传递给物料,整个炉窑内炭化物料可以非常均匀地通过热传导方式获得热能,钢质模具又能迅速获得热能补充,物料在模具内除两端外大部分面积被模具密实地包裹,又能确保其受热后热解是在无氧或微氧条件,从而实现了炭化工艺热条件和无氧条件的极佳组合。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仇峰,未经仇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876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功能片的定位冶具
- 下一篇:橡胶空气弹簧之皮囊、盖板及底座的定位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