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乌梅姜茶糕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87791.4 | 申请日: | 201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57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尚小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尚小成 |
主分类号: | A23G3/48 | 分类号: | A23G3/48 |
代理公司: | 辽宁沈阳国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100 | 代理人: | 侯景明 |
地址: | 110136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乌梅 姜茶糕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糕点,尤其涉及一种乌梅姜茶糕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消费观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人们已从满足于吃饱肚子的最低限度过渡到对食品色香味形感观的要求。近些年来人们已越来越注意到饮食对健康水平的影响,其消费趋势正转向具有增强机体功能、调解生理节律、预防疾病、促进康复的保健食品,正基于上述原因保健食品应运而生,据有关方面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已有3000多个品种,产值达300亿元,占食品行业的总产值的十分之一,从而可见保健食品得到长足的发展,对繁荣市场,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诸如有的价格较贵,制备工艺复杂;有的营养价值不高,也有的色香味不理想,使之食欲不佳等不尽如人意之弊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乌梅姜茶糕及其制备方法,其有清新提神、暖胃、健胃、帮助胃肠消化、补充能量 、增进食欲 、解酒功能等作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乌梅姜茶糕,它主要是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数比制备而成:乌梅30-50份、生姜10-20份、红豆35-50份、绿茶粉15-30份、柠檬汁70-100份、奶粉20-30份、白糖120-150份、盐10-20份。
所述的乌梅姜茶糕,它主要是由下述原料按优选重量分数比制备而成:乌梅45份、生姜14份、红豆40份、绿茶粉22份、柠檬汁88份、奶粉20份、白糖125份、盐16份。
一种所述的乌梅姜茶糕的制备方法,将符合所述重量份数的乌梅用沸水浸泡3-5分钟,捞出置竹编筛网上沥干水份,切成小丁,将所述重量份数的生姜进行水蒸汽减压蒸馏浓缩,得生姜的水提取物,将所述重量份数的红豆用沸水烫后,放在淘箩里擦去外皮,并用清水漂去,放在蒸帘上,蒸2.5-3小时,待酥透后取出,除去水分,在筛上擦成红豆沙;将所述重量份数的乌梅、生姜的水提取物、红豆沙、奶粉、柠檬汁、绿茶粉、白糖、盐放入捣制机的敞口容器内捣制成粘糕状时,取粘糕状物料入不锈钢的正方形框模内,在平底电烙锅上,锅底加适量的色拉油在90℃—110℃进行烙制,烙制时间为5—7分钟,框模翻过烙制另一面,烙好后出锅脱模,烙制面呈金黄色一层油煎薄层,冷却至常温后进行真空包装,即得到所述的一种乌梅姜茶糕。
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如下:
本发明一种乌梅姜茶糕,口感好,其外香脆内筋道爽口,色香味俱全,能唤起享用者的食欲,而且具有清新提神、暖胃、健胃、帮助胃肠消化、补充能量 、增进食欲 、解酒功能等作用。并且成本较低容易被消费者接受,方便打开包装即可食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所限制。
实施例1:
本发明一种乌梅姜茶糕,它是由下述原料制备而成:乌梅30份、生姜10份、红豆35份、绿茶粉15份、柠檬汁70份、奶粉20份、白糖120份、盐10份。
一种所述的乌梅姜茶糕的制备方法,将符合所述重量份数的乌梅用沸水浸泡3分钟,捞出置竹编筛网上沥干水份,切成小丁,将所述重量份数的生姜进行水蒸汽减压蒸馏浓缩,得生姜的水提取物,将所述重量份数的红豆用沸水烫后,放在淘箩里擦去外皮,并用清水漂去,放在蒸帘上,蒸2.5小时,待酥透后取出,除去水分,在筛上擦成红豆沙;将所述重量份数的乌梅、生姜的水提取物、红豆沙、奶粉、柠檬汁、绿茶粉、白糖、盐放入捣制机的敞口容器内捣制成粘糕状时,取粘糕状物料入不锈钢的正方形框模内,在平底电烙锅上,锅底加适量的色拉油在90℃进行烙制,烙制时间为5分钟,框模翻过烙制另一面,烙好后出锅脱模,烙制面呈金黄色一层油煎薄层,冷却至常温后进行真空包装,即得到所述的一种乌梅姜茶糕。
实施例2:
本发明一种乌梅姜茶糕,它是由下述原料制备而成:乌梅50份、生姜20份、红豆50份、绿茶粉30份、柠檬汁100份、奶粉30份、白糖150份、盐2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尚小成,未经尚小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877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