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块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87802.9 | 申请日: | 2011-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89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杰;蓝隽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8/00;G02F1/13357;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姜燕;邢雪红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块,尤其涉及一种出光均匀的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背光模块是液晶显示器中的关键零部件,由于液晶本身不会发光,背光模块是用来提供充足的光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液晶显示器面板具有显示图像的功能。背光模块通常可分为侧光式(edge lighting)背光模块与直下式(bottom lighting)背光模块两种,其中侧光式背光模块通常具有侧边入射的光源设计,拥有量轻、薄型、低耗电量的特性,常是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以及笔记本电脑屏幕的首选。另外,由于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具有高能源效率及长使用寿命的特性,因此目前多以发光二极管作为背光模块的光源。
请参见图1,其是目前公知的侧光式背光模块的局部示意图。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出,公知的侧光式背光模块1包括导光板10以及多个发光二极管11,其中这些发光二极管11是等距离均匀的配置于导光板10的入光面12旁。然而,如此的配置排列方式,常会因为发光二极管11出光发散角度的问题,导致整个液晶显示面板(图未示)因显示亮度不均匀而产生明显的区间暗纹,进而造成各种显示异常(Mura)。因此,如何改善公知侧光背光模块的发光均匀度,是目前相关产业所注重的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其可均匀出光,以改善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品质。
本发明提出一种背光模块,包括导光板、第一光源以及第二光源。其中导光板具有入光面与出光面。第一光源配置在入光面旁,适于沿第一出光方向发射光线至导光板内。第二光源堆叠在第一光源上方,适于沿第二出光方向发射光线至导光板内,且第一出光方向与入光面的法线之间具有第一夹角,第二出光方向与入光面的法线之间具有第二夹角。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光源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元件,且第二光源包括多个第二发光元件。各个第二发光元件分别堆叠于其所对应的第一发光元件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夹角与第二夹角介于0度至90度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光板的入光面具有第一入光部与第二入光部,其中第一入光部大致垂直第一出光方向,第二入光部大致垂直第二出光方向。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光板的入光面具有至少一凹槽,且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卡置于凹槽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凹槽具有第一内壁与第二内壁,其中第一内壁大致垂直第一出光方向,第二内壁大致垂直第二出光方向。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主要是将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以上下堆叠的方式配置于入光面旁,且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的出光方向不同,并且分别与导光板的入光面的法线夹有一角度。因此,本发明的背光模块可提供均匀的面光源,进而改善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品质。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公知背光模块所包括导光板与发光二极管配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的元件分解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公知侧光式背光模块
10:导光板
11:发光二极管
12:入光面
2:侧光式背光模块
20:导光板
21:第一光源
22:第二光源
23:凹槽
231:第一内壁
232:第二内壁
201:入光面
2011:第一入光部
2012:第二入光部
202:出光面
211、212、213、221、222、223:发光元件
A:第一出光方向
B:第二出光方向
C:法线
θ1:第一夹角
θ2:第二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由前文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背光模块的出光不均匀会在液晶显示面板上产生明显的区间暗纹,而本发明针对此问题,遂进一步提出以下实施例说明,进而解决公知技术手段所产生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878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