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苯甲醛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用新型介孔碳担载的双金属催化剂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87822.6 | 申请日: | 2011-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31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勇;巩玉同;李浩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3/52 | 分类号: | B01J23/52;B01J23/50;B01J23/46;B01J32/00;B01J21/18;C07B41/06;C07C45/38;C07C47/54;C07C49/403;C07C47/2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甲醛 化合物 制备 方法 及其 新型 介孔碳担载 双金属 催化剂 | ||
1.一种新型介孔碳担载的双金属催化剂,其由金属粒子0.01wt%~90wt%和介孔碳载体10wt%~99.99wt%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粒子为选自Pd、Au、Ag、Pt、Ru、Rh、Ni、Cu、Fe、Co、Cr、W、Mo、Ti以及Ta中的任意二种,且二种金属的重量比为1∶0.01~100,所述金属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100nm;
所述介孔碳载体由杂原子掺杂的介孔碳材料制成,所述杂原子掺杂的介孔碳材料是以含有杂原子的离子液体为单体,与模板剂在室温下混合,然后在400℃~1000℃下煅烧1~6小时,冷却至室温,最后除去模板剂制得,所述介孔碳材料中杂原子的含量为0.01wt%~80w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介孔碳担载的双金属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金属催化剂由金属粒子0.1wt%~50wt%和所述介孔碳载体50wt%~99.9wt%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介孔碳担载的双金属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杂原子掺杂的介孔碳材料中杂原子的含量为0.1wt%~30wt%。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介孔碳担载的双金属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子液体为选自咪唑型离子液体、季铵型离子液体以及吡啶型离子液体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介孔碳担载的双金属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液体为式(a)表示的阳离子与式(b)表示阴离子的任意组合:
(b)N(CN)2-,BF4-,PF6-,Cl-,Br-,F-,PO43-,SO42-,NO3-,CF3SO3-,CF3COO-,EtOSO3-,MeOSO3-.
所述式(a)中,n为1~20之间的整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介孔碳担载的双金属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板剂为分子筛SBA-15、分子筛MCM-41或者硅溶胶LudoxHS,且最后通过用氟化氢铵或氢氧化钠处理除去。
7.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介孔碳担载的双金属催化剂用于催化醇氧化反应制备醛或酮的用途。
8.一种苯甲醇类化合物催化氧化制备苯甲醛类化合物的方法,所述苯甲醛类化合物包括苯甲醛和被一个或多个选自烷基,烷氧基,氰基及硝基的基团取代的苯甲醛,所述方法使所述苯甲醇类化合物在催化剂存在下,与空气或氧气反应生成所述的苯甲醛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新型介孔碳担载的双金属催化剂,且所述催化剂的用量为所述苯甲醇类化合物重量的0.01%~2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金属催化剂中,双金属为Au-Pd,Au-Pt,Ag-Pt或Ru-Pd。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不采用溶剂;或者,所述反应采用选自水、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甲苯、苯、乙酸乙酯、正己烷、二甲基亚砜、二甲基甲酰胺以及吡啶中的任一种作为溶剂;所述氧气或空气的压力为0.1MPa~10Mpa,所述反应的温度为0℃~2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8782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于向信息系统输入数据的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具有可视显示的颜色配方选择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