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反射式互易光路的光纤磁场传感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88071.X | 申请日: | 201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81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夏霄;于佳;李传生;冯秀娟;李立京;邬战军;张晞;李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3/032 | 分类号: | G01R33/032;G02B6/27;G02B6/25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反射 式互易光路 光纤 磁场 传感器 | ||
1.一种采用反射式互易光路的光纤磁场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1)、分路器(2)、起偏器(3)、相位调制器(4)、延迟光纤(5)、法拉第旋光器(6)、换能器(7)、补偿光纤(8)、反射镜(9)和光电探测器(10),光源(1)的尾纤与分路器(2)的第一输入端光纤熔接在一起,光电探测器(10)的尾纤与分路器(2)的第二输入端光纤熔接在一起,分路器(2)的输出端光纤与起偏器(3)熔接,起偏器(3)的输出端保偏光纤与相位调制器(4)的输入端保偏光纤以45°熔接,相位调制器(4)的输出端光纤与延迟光纤(5)的输入端光纤熔接,延迟光纤(5)的输出端光纤与法拉第旋光器(6)输入端光纤熔接,法拉第旋光器(6)输出端光纤与换能器(7)的传感光纤的输入端熔接,换能器(7)的传感光纤的输出端与补偿光纤(8)的输入端以90°熔接,补偿光纤(8)的输出端端面采用反射镜(9),光电探测器(10)的输出端与信号处理电路相连接,信号处理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给相位调制器(4)提供电信号进行相位调制,信号处理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给换能器(7)提供电信号进行偏置调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反射式互易光路的光纤磁场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源(1)可以是SLD光源、掺铒光纤光源、LED光源等宽谱光源;所述的分束器(2)是保偏光纤环形器、保偏耦合器、单模光纤环形器或单模耦合器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反射式互易光路的光纤磁场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能器(7)的传感光纤是保偏光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反射式互易光路的光纤磁场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延迟光纤(5)与相位调制器(4)、法拉第旋光器(6)的连接是跳线连接或熔接方式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反射式互易光路的光纤磁场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法拉第旋光器(6)的旋光角度为45°。
6.一种采用反射式互易光路的光纤磁场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1)、分路器(2)、集成相位调制器(11)、偏振分束/合束器(12)、延迟光纤(5)、法拉第旋光器(6)、换能器(7)、补偿光纤(8)、反射镜(9)和光电探测器(10),光源(1)的尾纤与分路器(2)的第一输入端光纤熔接在一起,光电探测器(10)的尾纤与分路器(2)的第二输入端光纤熔接在一起,分路器(2)的输出端与集成相位调制器(11)熔接,集成相位调制器(11)的第一输出端保偏光纤与偏振分束/合束器(12)的第一输入端保偏光纤熔接,集成相位调制器(11)的第二输出端保偏光纤与偏振分束/合束器(12)的第二输入端保偏光纤熔接,偏振分束/合束器(12)的输出端光纤与延迟光纤(5)的输入端光纤熔接,延迟光纤(5)的输出端光纤与法拉第旋光器(6)输入端光纤熔接,法拉第旋光器(6)输出端光纤与换能器(7)的传感光纤的输入端熔接,换能器(7)的传感光纤的输出端与补偿光纤(8)的输入端以90°熔接,补偿光纤(8)的输出端端面采用反射镜(9),光电探测器(10)的输出端与信号处理电路相连接,信号处理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给相位调制器(4)提供电信号进行相位调制,信号处理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给换能器(7)提供电信号进行偏置调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采用反射式互易光路的光纤磁场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源(1)可以是SLD光源、掺铒光纤光源、LED光源等宽谱光源;所述的分束器(2)是保偏光纤环形器、保偏耦合器、单模光纤环形器或单模耦合器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的延迟光纤(5)与集成相位调制器(11)、法拉第旋光器(6)的连接是跳线连接或熔接方式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采用反射式互易光路的光纤磁场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能器(7)的传感光纤是保偏光纤。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采用反射式互易光路的光纤磁场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法拉第旋光器(6)的旋光角度为45°。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采用反射式互易光路的光纤磁场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偏振分束/合束器(12)采用保偏耦合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8807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