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电池极群入壳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88914.6 | 申请日: | 201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03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夏玲玲;邵双喜;杨宝峰;孙中五;周润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双登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14 | 分类号: | H01M10/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52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极群入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铅酸蓄电池生产辅助装备,特别是一种蓄电池极群入壳装置。
背景技术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在设计时各单体极群均有一定的压缩比,传统的压壳工艺将极群直接压入电池槽单格内,极群外侧极板易弯曲变形,报废量较大,且在压紧过程中污染很大。至今还没有一种代替手工操作的适用的辅助工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群装壳效率高,报废率低,污染小的蓄电池极群入壳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蓄电池极群入壳装置,其改进之处是主要由底板、垂直于底板的纵、横向限位板和纵、横向隔板以及平行于底板的抽板构成,所述纵、横向限位板各两块,围成矩形空腔,所述纵、横向隔板相互垂直、位于上述空腔内,两块横向限位板由调节机构带动作相对平移,所述底板中间部位有与上述空腔相应的矩形孔,所述抽板与底板滑配,覆盖于底板的矩形孔上面,抽板内侧与横向隔板底边设有相应的缺口与凸起,横向隔板底边的凸起穿过抽板内侧缺口与底板的下平面齐平。
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横向隔板为一块,纵向隔板为两块,共同把所述空腔分隔成2×3个单体空间;所述调节机构为气缸、导向柱组合成的平移机构。
该装置用于极群入壳,先将极群压紧,再由推杆将极群压入电池槽体内腔,操作方便,装壳效率高,能避免极群外极板弯曲变形,报废率低,而且装壳过程中,极板涂层无脱落,污染小,符合环保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横向隔板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抽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及其工作过程和效果。
参见附图,底板7上设有垂直于底板的两块横向限位板1、两块纵向限位板2和一块横向隔板3、两块纵向隔板4,所述隔板把限位板围成的矩形空腔分隔成2×3个与电池槽体相对应的单体空间,两块横向限位板1在由气缸5和导向柱6组合成的调节机构带动下可沿底板上表面作相对平移,将放置在单体空间内的极群压紧,底板7上有与之滑配的抽板8,装壳前,抽板7盖住底板上与上述空腔相应的矩形孔,托住极群,抽板8内侧有缺口10,横向隔板3底边有相应凸起9,凸起9穿过缺口10与底板下表面齐平,装壳时,底板置于电池槽口,将凸起9与电池槽中间隔板接触对齐,然后抽出抽板,用气动推杆或手动推杆将极群平缓压入槽体,再将横向限位板松开复位,准备下次装壳。该装置操作方便、规范,适合批量生产,达到标准化;由于横向隔板的凸起下沿对准并接触槽体中间隔板上沿,并且极群压紧后厚度略小于槽体中单体空间宽度,能保证极群顺利进入槽体,装壳效率高、质量好、污染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双登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双登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889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