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往复运动内压补偿式密封件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88966.3 | 申请日: | 201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542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方子帆;何孔德;夏欢;贺青松;向兵飞;吴德新;肖华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J15/46 | 分类号: | F16J15/46;F16J9/0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往复 运动 补偿 密封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密封件,特别是一种往复运动内压补偿式密封件。
背景技术
密封在液压传动与气动行业中已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其中,在机器设备中做往复或旋转运动的密封件起到的作用就更为关键,因为此时的密封件使用条件复杂,密封要求高,为此,工程技术人员设计并制造出了各种适用于不同使用要求的动态密封件,有些已成为标准密封件,其品种已系列化,但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也难以满足使用要求和选性。特别是在长管系、受高压、有振动的环境下,工作的性密封结构体,即使做到了密封,也难确保长期使用,一旦出现泄漏现象,轻者出现泄漏,影响设备的使用性能;严重时可能损坏设备或对人员造成伤害。另一方面,一旦完成装配,密封件将封装在结构体内,即使在装配过程中密封件有所损伤也难以发现,有时通过了气密等方式的检查也不能确保其密封的可靠性。
中国专利93212688.X提供了一种内压式组合密封液压缸,可以利用压力介质使组合密封环变形补偿工作表面的崩损,但是由于其回程密封环会回缩,因此需在活塞的两侧均需要设置组合密封环,且密封环与缸体的摩擦力较大,能量损耗也较大。
中国专利200820228215.9提供了一种内压式自动补偿活塞,通过设置的单向阀和锯齿状环形台阶解决了回程时密封胶体回缩的问题,但是密封胶体与缸体间的配合成楔形的结构,摩擦力较大,且结构较为复杂,涉及到复合材料的组合,加工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往复运动内压补偿式密封件,可以实现动态补偿的密封效果,且与缸体内壁的摩擦力较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往复运动内压补偿式密封件,环状密封件上下两端设有凸起定位部,环状密封件的中部外侧设有凸起密封部。
环状密封件截面成外凸的弧形。
一种往复运动内压补偿式密封装置,包括缸体、端盖,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之间设有中活塞,中活塞的边缘安装有环状密封件;
所述的环状密封件上下两端设有凸起定位部,环状密封件的中部外侧设有与缸体内壁配合的凸起密封部;
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上设有与凸起定位部配合的槽;
环状密封件与中活塞之间形成密封的腔室。
所述的环状密封件截面成外凸的弧形。
所述的中活塞上设有与腔室连通的密封介质接口。
所述的密封介质接口上设有单向阀。
所述的腔室内填充有密封介质。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往复运动内压补偿式密封件,该密封件可由耐高压及耐磨损的聚氨酯材料制作而成,通过采用上述的结构,凸起密封部与缸体的接触面积小,且接触面为平滑的曲面,摩擦力小,在环状密封件内部密封介质的压力下利于实现较高的动态响应性。且形状较为简化,材质单一,便于加工。
本发明提供的往复运动内压补偿式密封装置的结构,利用密封件与中活塞形成密封的腔室,并配合单向阀,工作时可依据密封件与缸体间的间隙大小或工作压力的高低,对腔室进行充、放介质,使其达到最佳的密封状态。利用注入带有压力的密封介质,配合密封材料自身伸展率的动态补偿作用,从而达到动态密封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整个密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凸起密封部1,凸起定位部2,环状密封件3,缸体4,介质接口5,堵头6,中活塞7,第一活塞8,密封介质9,第二活塞10,单向阀11,密封介质接口12,复位弹簧13,压力介质14,压板15,端盖16,定位槽17,导向环18。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中,一种往复运动内压补偿式密封件,环状密封件3上下两端设有凸起定位部2,环状密封件3的中部外侧设有凸起密封部1。
环状密封件3截面成外凸的弧形。
为使环状密封件3在工作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性,采用的措施是:在环状密封件3外壁的中部设计有环状凸起的凸起密封部1,其结构类似于做往复运动的“O”型密封圈,目的是在保证密封的条件下,尽量减少环状密封件3与缸体4内表面的接触面积,以达到良好的动态响应性;为使该密封件具备良好的动态密封性能,利用环状密封件3与中活塞7之间构成的密闭腔室,通过密封介质接口12向内注入适当压力的介质,使环状密封件3向外膨胀与缸体4的内表面接触,达到动态密封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889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