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长距离近似无衍射光束的产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90198.5 | 申请日: | 201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94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郑维涛;吴逢铁;张前安;程治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侨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27/09 | 分类号: | G02B27/09;G02B27/28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戴中生 |
地址: | 362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长距离 近似 衍射 光束 产生 装置 | ||
1.长距离近似无衍射光束的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学导轨、激光器、可调衰减器、望远镜准直扩束系统、光阑、第一轴棱锥、第二轴棱锥和会聚透镜,其中,第一轴棱锥的底角小于第二轴棱锥的底角;
在光学导轨上放置激光器,沿激光光路在此光学导轨上依次放置可调衰减器、望远镜准直扩束系统、光阑、第一轴棱锥、会聚透镜、第二轴棱锥;会聚透镜与第一轴棱锥之间的距离大于会聚透镜的焦距并小于第一轴棱锥产生的近似无衍射光束的传播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距离近似无衍射光束的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激光器、上述可调衰减器、上述望远镜准直扩束系统、上述光阑、上述第一轴棱锥、上述会聚透镜和上述第二轴棱锥根据需要在上述光学导轨上任意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距离近似无衍射光束的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可调衰减器由两个偏振片组成,通过旋转此两个偏振片改变此两个偏振片的偏振方向之间的夹角来对透过的光强进行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侨大学,未经华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019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良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下一篇:树莓金针菇复合饮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