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蛙稻米生态种养技术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90472.9 | 申请日: | 201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5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梅雁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自在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6/00 | 分类号: | A01G16/00;A01G1/00;A01G13/00;A01K6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15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稻米 生态 技术 | ||
1.一种蛙稻米生态种养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蛙稻米生态种养技术的生产流程如下:
(一)秧田管理阶段:
(1)、种子处理:
浸种前将种子摊晒1-2天,将种子装入透气的粗布袋中,用1%的生石灰水浸种48小时;
(2)、播种期:
种子的播种期确定在5月下旬;
(3)、播种量和育秧方式:
每亩大田播种3.5公斤,育秧方式要求采用软盘育秧,秧龄应控制在18-22天;
(4)、秧田水肥管理:
旱育秧床土细碎肥沃,保持湿润,三叶前保持干燥,三叶后苗土补水;
(二)大田管理阶段:
(1)、移栽:
移栽前翻耕前茬种植的绿肥紫云英,移栽时间为6月上中旬;
(2)、施肥:
以有机肥为主,底肥每亩施腐熟农家肥1000公斤,在分蘖期和孕穗期分两次施入菜饼;
(3)、管水:
用水采用经过生态湿地过滤后无污染的河水;
(4)、病虫草防治:
依托市区植保站现有的病虫监测体系,及时提供病虫测报信息,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综合防治,获取综合效益;草害防治采取人工除草、田埂覆黑膜和田间放置绿萍三种方式;
(5)、收获贮运:
当稻谷成熟度达到85%-90%时,抢晴收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蛙稻米生态种养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田管理阶段中病虫草防治的防治方法选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并配合使用生物农药;
所述生物农药为苦参碱、井冈霉素和印楝素;
所述物理防治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60亩架设一盏灯;
所述生物防治为在稻田放养虎纹蛙、草蛉、蜘蛛等田间害虫的天敌,以及放赤眼蜂来控制稻田的螟虫。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蛙稻米生态种养技术,其特征在于:大米品种选用一目惚和老来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自在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自在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047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