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建筑物表面的环氧类涂料加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92311.3 | 申请日: | 2011-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36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潘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1D22/00;E04F13/02;C09D163/00;C09D7/12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王洪新 |
地址: | 310024 浙江省杭州市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建筑物 表面 环氧类 涂料 加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物施工方法,尤其是建筑物的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桥梁、房屋等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会因自然沉降、外力冲击等各种原因受到损坏,需要及时进行加固处理。现有的建筑物加固方法,是在建筑物表面粘贴碳纤维布或粘贴钢板,起到结构补强和抗震加固的作用;该些方法工序复杂,费工费时,并且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加固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建筑物加固方法的改进,该加固方法应具有补强效果好、加固质量高的特点,并且施工简便、成本不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建筑物表面的环氧类涂料加固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配置涂料:将环氧结构胶、石英砂及碳纤维混合拌匀,环氧结构胶、石英砂及碳纤维的比例为5:1.5-2.5:2-4;
2)涂刷:将配置好的环氧类涂料分次涂刷在需加固的建筑物表面上;每次涂刷的涂层厚度0.3-0.5mm,待干燥后再涂刷第二层涂层;依次累积,总涂刷厚度大于2mm。
所述碳纤维是短碳纤维,长度3~20mm。
所述石英砂的粒径为2~10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所提供的环氧类涂料有很高的物理强度,其中加入高强纤维(碳纤维)后可极大提高抗拉强度,涂料干燥后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涂层厚度2mm时,即相当于300g的碳纤维布的抗拉强度),并且涂料干缩时产生的预应力能增强加固效果。用该涂料处理后的建筑物具有补强效果好、加固质量高的特点;而且制作工艺简单—只需将配置好的环氧类涂料涂刷在需加固的表面上,施工简便实用,对周围环境影响小,成本也不高。可广泛应用于梁板、柱类涂刷,代替原有的粘贴碳纤维或粘贴钢板的加固工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环氧类涂料加固法,只需将环氧结构胶、石英砂及碳纤维按比例配置成环氧类涂料,然后涂刷在需加固的建筑物表面上,操作简单方便。
其中:
1、环氧结构胶、碳纤维在配比前,首先需按现行国家标准,进行碳纤维安全性能指标、碳纤维耐候性能指标、碳纤维材料浸渍,环氧结构胶粘结剂安全性能检验合格指标的试验。
2、可根据不同建筑物的结构补强需要配置不同配合比的环氧类涂料;经试验确定的环氧类涂料配比为:环氧结构胶:石英砂:碳纤维比例为5:1.5-2.5:2-4,推荐使用5:2:3。
3、采用《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中粘贴纤维复合材法的计算方法;经计算,加固后承载力较加固前有较大提高。
本发明所述的环氧结构胶、石英砂及碳纤维可全部外购。
实施例1:
把5:1.5:2比例的环氧结构胶、石英砂、碳纤维混合均匀(碳纤维长度3mm,石英砂的粒径为2mm),分多次涂刷到一混凝土墙面;每次涂刷厚度0.3-0.4mm,每次涂刷间隔时间2小时,待干燥后再进行下一次涂刷,直至厚度为2mm。经检测,抗拉强度为3250Mpa。
实施例2:
把5: 2.5: 4比例的环氧结构胶、石英砂、碳纤维混合均匀(碳纤维长度12mm,石英砂的粒径为6mm),分多次涂刷到一混凝土墙面;每次涂刷厚度0.4-0.5mm,每次涂刷间隔时间2.2小时,待干燥后再进行下一次涂刷,直至厚度为3mm。
经检测,抗拉强度为3415Mpa。
实施例3:
把5:2:3比例的环氧结构胶、石英砂、碳纤维混合均匀(碳纤维长度20mm,石英砂的粒径为10mm),分多次涂刷到一混凝土墙面;每次涂刷厚度0.5-0.6mm,每次涂刷间隔时间2.5小时,待干燥后再进行下一次涂刷,直至厚度为5mm。
经检测,抗拉强度为3625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岩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23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多功能扩展的底座
- 下一篇:工程机械行走机构试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