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树脂材料作为音响驱动器振膜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92439.X | 申请日: | 201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35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闫峻;施嵩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东源音响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7/00 | 分类号: | H04R7/00;H04R31/00;C08L67/02;C08L79/08;C08L6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19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树脂 材料 作为 音响 驱动器 应用 | ||
1.新型树脂材料作为音响驱动器的振膜的应用,所述新型树脂材料为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聚醚醚酮中的一种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醚醚酮的混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树脂材料为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醚醚酮的混合,以所述新型树脂材料的总质量为基准,其中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含量为30wt%-60wt%,聚醚醚酮的含量为40wt%-70wt%。
3.一种音响驱动器的振膜,其特征在于,一种音响驱动器的振膜,所述振膜包括球顶和振动边;所述球顶采用钛金属材料,所述振动边采用新型树脂材料;所述新型树脂材料为为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聚醚醚酮中的一种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醚醚酮的混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树脂材料为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醚醚酮的混合,以所述新型树脂材料的总质量为基准,其中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含量为30wt%-60wt%,聚醚醚酮的含量为40wt%-70wt%。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位于球顶与振动边之间粘接有补强剂;所述补强剂为单液型环氧树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液型环氧树脂25℃下粘度为12800-13800cps。
7.权利要求3所述的音响驱动器的振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选择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聚醚醚酮中的一种或将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醚醚酮的加热混合,得到新型树脂材料;
B、对步骤A得到的新型树脂材料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吹气保压,再进行吸气定型,并裁剪至所需形状后得到振动边;
C、将步骤B得到的振动边在温度为150-200℃条件下贴合于钛金属材料制成的球顶上,得到所述音响驱动器的振膜。
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加热温度为300-400℃;加热时采用程序升温方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保压时的压力为5-12Mpa,吸气定型时的压力为5-12Mpa。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将振动边粘接于球顶上时采用补强剂进行贴合;所述补强剂为单液型环氧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东源音响器材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东源音响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243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