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芦丁及其衍生物在制备抗缺氧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92838.6 | 申请日: | 2011-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64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07 |
发明(设计)人: | 马慧萍;贾正平;樊鹏程;景临林;姚娟;李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贾正平 |
主分类号: | A61K31/7048 | 分类号: | A61K31/7048;A61P39/00;A61P9/00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张英荷 |
地址: | 73005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芦丁 及其 衍生物 制备 缺氧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涉及一种芦丁及其衍生物的新用途,具体涉及一种芦丁和曲克芦丁在制备抗缺氧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芦丁(rutin)又名芸香苷、维生素P、紫槲皮苷,是槲皮素(quercelin)的3-O-芸香糖苷。主要存在于豆科植物槐(Sophorajaponica L.)的花蕾(槐米)、果实(槐角),芸香科植物芸香(RutagraveolenslensL.)全草,金丝桃科植物红旱莲(Hypericum ascyron L.)全草及蓼科植物养麦(FagoFyrum esculentum Moench)的籽苗中。黄酮类化合物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芦丁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芦丁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辐射、抗自由基、维持血管抵抗力等药理作用。临床主要用于防止脑溢血、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视网膜出血、紫瘢和急性出血性肾炎。目前对芦丁的化学结构已经清楚,是许多中药材和中成药的重要指标。已有报道成功将其从植物中分离纯化出具有极高纯度的化合物单体(CN201010161326.4,CN201010160270.0,CN200810073968.1)。
以芦丁作先导化合物,对其进行结构修饰或改造,可生成一系列具有相关活性的衍生物,包括二乙胺基乙基芦丁、二乙胺基甲基芦丁、芦丁经甲基醚的赖氨酸盐等。曲克芦丁,化学名为7,3',4'-三[O-(2-羟乙基)]芦丁,是芦丁重要的一种衍生物,也是维脑路通的主要组分。具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提高毛细血管抵抗力,抑制血小板凝集,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特点;具有良好的水溶性,有利于人体吸收,疗效与芦丁相比更为显著。芦丁及其衍生物曲克芦丁结构中的官能团还能够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使其在药理作用方面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芦丁和曲克芦丁的新用途——在制备抗缺氧药物的应用。
芦丁和曲克芦丁结构式如下:
芦丁 曲克芦丁
芦丁和曲克芦丁分子中心的α、β不饱和吡喃酮是其具有各种生物活性的关键基团,而其抗缺氧活性可能与抗自由基活性、抗脂质过氧化、扩张血管等方面的作用有关。
下面通过实验对芦丁及曲克芦丁的抗缺氧作用作详细的说明。
实验一:小鼠密闭缺氧耐受力实验
1、实验方法:取健康BALB/C小鼠50只,雌雄各半,饲养适应3d后随机分成5组:缺氧模型组、乙酰唑胺组(300mg.kg-1)、芦丁低剂量组(37.5mg.kg-1)、芦丁中剂量组(75mg.kg-1)和芦丁高剂量组(150mg.kg-1),每组10只。单次腹腔注射给药,给药体积为0.2mL·20g-1,缺氧模型组给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给药后30min,将小鼠分别放入盛有5 g钠石灰的250 mL广口瓶内(每瓶只放1只小鼠),用凡士林涂抹瓶口,密封,使之不漏气,立即计时,直至呼吸停止。以小鼠在密闭广口瓶内存活时间为指标,比较各药物组耐缺氧时间。结果见表1。
2、实验结果:见表1。
表1 腹腔注射不同剂量芦丁对密闭缺氧小鼠存活时间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贾正平,未经贾正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28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