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照明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92902.0 | 申请日: | 2011-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6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山口萨亚卡;竹井尚子;斋藤孝;西冈浩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9/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杨谦;胡建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照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在LED元件等各种照明装置中,公知重视高效率的照明装置。在这样重视高效率的照明装置中,虽然器具的发光效率优良,但存在显色性低、照明装置的光所到达的物或人的皮肤颜色的色调(見え方)不忠实的可能。
因此,作为重视了高显色性的照明装置,有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例如考虑了平均显色指数(平均演色評価数)Ra和特殊显色指数(特殊演色評価数)No.15(R15)以忠实于物或人的皮肤的色调的照明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76992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照明装置中,提高平均显色指数Ra和特殊显色指数No.15(R15)来使人的皮肤等的颜色的色调更加忠实。
然而,近年来要求开发除了忠实地看到肤色以外还能够看到理想的肤色的照明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明装置,能够更适当地提高皮肤的色调。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发光部,该发光部在肤色的理想度指数PS为80~100、色偏差duv为-0.01~0、色温度为3000K~5000K的光谱范围发光。
此外,优选的是,在上述结构中,发光部构成为平均显色指数Ra为90以上。
此外,优选的是,在上述结构中,发光部构成为在410nm~470nm之间存在第一峰值波长,在580nm~630nm之间存在第二峰值波长。
此外,优选的是,在上述结构中,发光部构成为在比上述第一峰值波长靠长波长一侧的470nm~500nm中发光功率(発光出力)下降。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能够更好地提高皮肤的色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照明装置的概略框图。
图2是用于说明评价实验的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评价实验的实验结果的图表。
图4(a)是表示评价实验的评价值高于4的情况的图表,图4(b)是表示评价实验的评价值为4以上的情况的图表。
图5是上述发光部的光谱的特性图。
图6是其他例子的发光部的光谱的特性图。
图7是其他例子的发光部的光谱的特性图。
图8是其他例子的发光部的光谱的特性图。
图9是其他例子的发光部的光谱的特性图。
图10是其他例子的发光部的光谱的特性图。
图11是其他例子的发光部的光谱的特性图。
图12是其他例子的发光部的光谱的特性图。
图13是其他例子的发光部的光谱的特性图。
图14是其他例子的发光部的光谱的特性图。
图15是其他例子的发光部的光谱的特性图。
图16是其他例子的发光部的光谱的特性图。
图17是其他例子的发光部的光谱的特性图。
图18是其他例子的发光部的光谱的特性图。
图19是其他例子的发光部的光谱的特性图。
图20是其他例子的照明装置的概略框图。
图21是其他例子的照明装置的概略框图。
图22是其他例子的照明装置的概略框图。
图23是其他例子的照明装置的概略框图。
符号说明
10照明装置
11发光部
P1第一峰值波长
P2第二峰值波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个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0具有发光部11和用于使该发光部11点亮的点亮电路12。
发光部11由与上述点亮电路12电连接的一个LED元件11a和以与该LED元件11a设有预定的空隙的状态覆盖该LED元件11a且以大致黄色来发光的一个荧光体11b构成。并且,发光部11根据来自点亮电路12的电力供给点亮为大致白色。
接着说明照明装置10的发光部11的光谱特性。
本发明人为了使从发光部11照射的光成为能够使人的皮肤的颜色看上去理想的光,以矢野正等人提出的日本女性的肤色的理想度指数(好ましさ指数)PS、表示色偏差(与黑体辐射轨迹的偏离)的duv、色温度为参数进行了评价实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29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