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整体式异型交叉滚子轴承滚子的填装及封固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110392999.5 | 申请日: | 2011-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56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马时望;范凌鹤;董晓红;山妹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巨创轴承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43/06 | 分类号: | F16C43/06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41112 | 代理人: | 陆君 |
地址: | 471003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整体 异型 交叉 滚子 轴承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承技术领域,尤其适用于微型减速机的一种整体式异型交叉滚子轴承的滚子的填装及封固的方法。
背景技术
减速机是一种能够传递动力、改变转速的机构,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机械设备中。随着科技的发展对减速机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对作为减速机重要零件的轴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某微型减速机由壳体、外圈或内圈分离式交叉滚子轴承及减速机构三大部分组成。受安装空间的影响减速机只能安装外形尺寸小的轴承,影响减速机的承载能力,我们制备的整体式异型交叉滚子轴承很好的解决该问题。但整体式整体式异型交叉滚子轴承滚子的填充和封固一直得不到解决,制约该产品的批量生产及推广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整体式异型交叉滚子轴承的滚子的填装及封固的方法,制备成的微型减速机用整体式异型交叉滚子轴承,可以用于替代现有微型减速机的外壳和分离式交叉滚子轴承。它能够解决减速机的承载能力、转速问题,即有效地提高减速机的承载能力,提高减速机的极限转速,使整机在使用维修中拆卸方便。
为实现如上所述的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整体式异型交叉滚子轴承的滚子填装及封固的方法,其步骤如下:
1、采用与轴承内圈滚道对应的同为减速机外壳的轴承外圈的外径上开一个滚子填装孔;
2、再将滚子填装进孔,逐个进入轴承外圈与轴承内圈结合的滚道内,
布满轴承外圈与轴承内圈结合的滚道后,通过柱塞封闭滚子进入孔;
3、滚子装配完成后,通过在轴承外圈的端面上的小孔插入弹簧销,使柱塞和轴承外圈成为一体,完成封固。
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越性:
一种整体式异型交叉滚子轴承的滚子的填装及封固的方法,制备成的微型减速机用外形尺寸大的整体式交叉滚子轴承,替代了分离型交叉滚子轴承,解决了整体型交叉滚子轴承滚子和隔离块的填充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提高整体型交叉滚子轴承的刚性方法。对微型减速机来说轴承安装空间增大,可增大滚子尺寸,增加了轴承的额定负荷,提高了整个减速机的承载能力和转速,增强轴承刚性和强度。能够使减速机构安装在轴承内部有效地减小了减速机的整体尺寸,使减速机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为微型减速机用整体式异型交叉滚子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轴承外圈1,轴承内圈2,滚子3,柱塞4,隔离块5,滚子填装孔6,弹簧销7,弹簧销孔10,减速机构J。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整体式异型交叉滚子轴承的滚子的填装及封固的方法,其步骤如下:
1、采用与轴承内圈2滚道对应的同是也是减速机外壳的轴承外圈1的外径上开一个滚子填装孔,
2、再将滚子3填装进孔6,逐个进入轴承外圈1与轴承内圈2结合的滚道内,布满轴承外圈1与轴承内圈2结合的滚道后,通过柱塞4封闭滚子填装孔,再在轴承外圈1的端面上的弹簧销孔10插入弹簧销7,使柱塞4和轴承外圈1成为一体,完成封固。
本方法制备的一种微型减速机用整体式异型交叉滚子轴承,包括:整体式异型交叉滚子轴承外圈1,整体式异型交叉滚子轴承内圈2,滚子3,柱塞4,隔离块5,滚子填装孔6,弹簧销7,弹簧销孔10。
使用时,本微型减速机用整体式异型交叉滚子轴承替代现有外圈(或内圈)分离式交叉滚子轴承和减速机壳体。该整体式交叉滚子轴承外圈加长,并按照原来减速机的壳体尺寸设计,使原来安装在壳体内的减速机构安装在轴承外圈内,
轴承内外圈都采用整体式设计,在轴承外圈开一个滚子填装孔6,使轴承的滚动体——滚子和隔离块填装进轴承内,
在滚子和隔离块填装完成后用柱塞4封堵填装孔6,再将弹簧销7插入外圈1的端面上的弹簧销孔10内,完成封堵。由于此封堵方法的应用增大了轴承的尺寸,能提高轴承的承载能力,能改善轴承的刚性和强度。减少分离式轴承的安装误差及整体的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巨创轴承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洛阳巨创轴承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29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