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正畸近中移动磨牙的鼠类动物实验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93135.5 | 申请日: | 2011-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85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君;王旭霞;任旭升;黄艳;周亚丽;张丽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D5/00 | 分类号: | A61D5/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杨琪 |
地址: | 25001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正畸近中 移动 磨牙 鼠类 动物 实验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正畸近中移动磨牙的鼠类动物实验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正畸治疗来矫正牙列不齐、前突等畸形。而牙列矫正的核心就在于牙齿在颌骨内的可控制的移动,为此,很多学者就牙齿移动做了大量的研究。影响牙齿移动的因素非常多,影响机制亦有所不同,某些实施措施常无法直接在人体上进行研究,因此动物实验成为正畸牙移动研究的基本实验方法之一。
动物实验的结果基于动物实验模型的良好建立,而动物实验模型的建立首先是实验动物的选择。从以往的相关文献得知,正畸牙齿移动的动物实验57%采用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其余选用的动物包括小型猪、兔、犬以及灵长类猴子等。灵长类在生物进化上较其他动物更接近人类,除牙列大小差异外,牙齿的数目、存在的灵长类间隙,以及牙和牙周的解剖都与人极为相似,是理想的实验动物。但是由于价格昂贵,不易购买,很难进行大规模的实验研究。大鼠为啮齿类动物,齿式为I1/1,M3/3,通常在出生后5周所有磨牙完全萌出,且磨牙均为多根牙。除切牙牙根持续生长外,其牙周组织如牙龈、牙槽骨、牙周膜的解剖结构及相互关系与人相似,而且大鼠生长周期短,容易饲养,价格低廉,适宜作大样本观察,故大鼠常被选为正畸牙齿移动实验的实验动物。
牙齿正畸移动的基本原理是给牙齿施加一个外力,这个外力通过一种粘接在牙齿上的矫治装置传递到牙齿上,最终使得牙齿沿着力的方向发生移动。这个过程的关键在于矫治装置在牙齿上的良好的固位。大鼠正畸牙移动是以中切牙为支抗,近中牵引第一磨牙。现有的方法是将两颗中切牙结扎为一个整体,并用釉质粘接剂缠绕结扎丝粘结固定,从而达到增强支抗以及降低前牙矫治装置脱落的目的。移动牙的处理是在第一、二磨牙之间穿结扎丝,结扎固定,通过镍钛拉簧将支抗牙与移动牙连接加力,近中移动第一磨牙。这种方法虽说较之之前的方法有所改良,但由于动物的依从性相对较差,且大鼠切牙牙根在不断生长,导致切牙的矫治装置容易脱落;且该装置的切牙部分制备时需要磨除一定的牙体组织以制备出固位沟,对大鼠的牙齿损伤较大,甚至导致切牙的折断。而由于大鼠口腔狭小,在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之间穿不锈钢结扎丝较为费力,而且,在第一磨牙发生移动后,结扎丝易从第一与第二磨牙之间的缝隙中滑脱,矫治装置的固位性较差,从而影响实验的顺利进行。此外,在牙周方面,该矫治装置也易导致第一磨牙牙龈炎症以及牙槽骨吸收。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正畸近中移动磨牙的鼠类动物实验方法,其建立过程简单易操作,对牙齿损伤小,效果好;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不易脱落、可控性强、对牙齿损伤性小的新型铸造式大鼠磨牙近中移动正畸矫正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矫治器易脱落、对牙齿易造成损伤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正畸近中移动磨牙的鼠类动物实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正畸近中移动磨牙矫治装置的制备:
(1)制取大鼠牙列石膏模型:用自凝塑料制作个别托盘,修整个别托盘,使用藻酸盐印模材制取大鼠牙列印模,硬石膏灌注,获取大鼠牙列模型;
(2)制作支抗牙以及移动牙的铸造式个体化带环:在模型上制作蜡型:根据大鼠第一磨牙形状,环绕第一磨牙颊、近中、腭侧制作蜡型,并于蜡型近中留牵引孔;根据切牙形状,环绕切牙牙颈部制作蜡型,并于舌侧留牵引孔。包埋蜡型,进行铸造、打磨以及抛光,完成铸造式个体化带环的制作;
(二)正畸近中移动磨牙动物模型的建立:清洁大鼠牙齿表面并进行隔湿,用玻璃离子水门汀粘接磨牙、切牙(即移动牙、支抗牙)铸造式个体化带环于对应的牙齿上,粘接完成后用结扎丝将镍钛拉簧结扎固定于牵引孔,加力移动目标牙齿,动物模型建立成功。
所述制取大鼠牙列石膏模型前对大鼠进行麻醉固定;清洁牙齿表面前进行麻醉固定。
所述麻醉固定的具体方法为:使用氯胺酮2mg/kg腹腔注射麻醉,仰卧位固定大鼠四肢及头部。
一种通过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正畸近中移动磨牙的矫治装置,包括与大鼠切牙配合固定套装的铸造式个体化带环、与大鼠磨牙配合固定卡装的铸造式个体化带环和加力用的镍钛拉簧,其中,两个铸造式个体化带环上均设有牵引孔,镍钛拉簧两端分别与两根结扎丝的一端连接,结扎丝的另一端通过牵引孔固定连接到铸造式个体化带环上(镍钛拉簧的两端分别穿过两根结扎丝,两根结扎丝分别穿过两铸造式个体化带环上的牵引孔,将镍钛拉簧结扎固定于铸造式个体化带环上)。
所述铸造式个体化带环是由镍铬合金铸造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31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驱动可扩展灵巧机械臂
- 下一篇:无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