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模组框架以及应用该框架的电池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95166.4 | 申请日: | 2011-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02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黄仁治;宋华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冠硕新能源有限公司;冠硕新能源(香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2/04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杨林洁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模组 框架 以及 应用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模组框架,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框架的绝缘结构。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应用上述电池模组框架的电池组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考虑到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蓄电池,其能被充电或放电,常被作为动力源来替代传统石化燃料以解决石化燃料所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在车辆动力领域,与传统能源相比,电动力源在环保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采用电池作为动力源不消耗汽油、无废气、低噪音,辐射小,是一种较理想的动力源。目前常用电动力源通常采用多个单电池放置入一个电池模组框架中,再通过串并联模块将单电池进行电性组合,从而形成一个电池模组,进而满足动力需求。
电动车使用的动力电池是电池各种应用领域中要求最高的一种,其使用环境复杂,尤其需要适应颠簸和震动的环境,所以现有技术中有采用固定框架来固定这些电池。然而,这些被框架固定的电池的电极凸露在外,没有相应的保护,所以,各个电池之间很可能由于环境变化引发短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池模组框架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避免短路的电池模组框架。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上述电池模组框架的电池组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池模组框架,所述电池模组框架包括:支架机构,用于夹持固定电池壳体,所述支架机构至少包括底部支架以及与底部支架相对的顶部支架;绝缘盖,固定于所述顶部支架上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机构在底部支架和顶部支架之间定义至少两个单电池收容区,且在所述至少两个单电池收容区之间设置有分隔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支架机构在所述单电池收容区内设置有用于固定电池壳体的玻璃胶或双面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部支架具有用于和电池壳体接触的底壁,且所述底壁封闭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部支架设置有通孔以供电池壳体的电极穿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部支架设置有螺丝柱,所述绝缘盖通过自攻螺丝固定于所述螺丝柱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盖包括顶壁以及自顶壁周侧向下延伸出的侧壁,所述侧壁上设置有若干间隔的开口。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部支架和/或底部支架侧缘设置有若干间隔分布的缺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组件,包括:
电池,包括:
电池壳体;
电池芯盖,设置在所述电池壳体的顶部;
电极,凸伸出所述电池芯盖设置;以及
收容所述电池的、如前述发明内容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框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池壳体内设置有正电极材料和负电极材料,所述正电极材料包括磷酸锂铁(LiFePO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电池模组框架由于在顶部支架上方设置了绝缘盖,从而避免凸伸出顶部支架上的电池电极被无意短接而造成短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电池模组框架与电池结合后电池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电池模组框架中顶部支架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电池模组框架中顶部支架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电池模组框架中底部支架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电池模组框架中绝缘盖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电池壳体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中导电件的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中导电件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收容于电池模组框架中的电池通过导电件实现互连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例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冠硕新能源有限公司;冠硕新能源(香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冠硕新能源有限公司;冠硕新能源(香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51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