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孔Fe-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95299.1 | 申请日: | 2011-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37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涛;纪岗昌;陈枭;董增祥;白小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九江学院 |
主分类号: | C23C24/04 | 分类号: | C23C24/04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施秀瑾 |
地址: | 332005 江西省九江市前***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孔 fe al 金属 化合物 涂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 一种多孔Fe-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将平均粒径5~75μm的Fe粉和Al粉,按75~25at.%的Fe和25~75at.%的Al进行配比(at.为原子百分比);
将上述粉末在惰性气氛保护、低温或真空下进行机械合金化制备内部具有Fe、Al交替分布层状结构的Fe/Al复合合金粉末;
在平板状或棒状基体表面进行喷砂粗化处理;
采用冷喷涂沉积上述粉末,在基体上制备厚度5μm~40mm的多孔Fe/Al复合合金涂层,涂层孔隙率2~30%;
对步骤(4)获得的涂层在真空或惰性气体环境下进行两段式热处理,首先进行低温热处理,温度400~650℃,时间1~6小时,通过粒子内部Fe、Al层状结构间的固态扩散获得亚微米级孔隙,并实现Fe/Al合金转变为Fe-Al金属间化合物,然后继续升高热处理温度至700~950℃,保温时间1~2小时,调控孔隙结构并强化粒子间结合,获得结合强度较高、兼具微米及亚微米复合孔结构的Fe-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Fe-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涂层孔结构来源于喷涂态涂层中沉积粒子间的孔隙、热处理过程中粒子界面固态偏扩散产生的孔隙以及单个粒子内部Fe、Al层状结构界面反应产生的亚微米孔隙中的一种或几种。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Fe-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涂层中微米及亚微米孔隙的尺寸和比例可控。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Fe-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Fe-Al金属间化合物为FeAl、Fe3Al、Fe2Al5、FeAl3中的一种或几种。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Fe-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具有Fe、Al交替分布层状结构的Fe/Al复合合金粉末,其内部层状结构厚度在0.2μm~25μm之间变化。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Fe-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涂粉末为机械合金化制备的具有层状结构的Fe/Al复合合金粉末、层状结构Fe/Al复合合金粉末与Al粉末的混合粉末、或Fe粉和Al粉末直接混合的粉末。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Fe-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多孔块材时,不用对基体喷砂直接沉积涂层。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Fe-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制备多孔块材时,将基体在步骤(5)的热处理之前进行剥离。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Fe-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得孔隙在涂层厚度方向上呈梯度变化多孔涂层,即越靠近涂层顶部涂层中的孔隙越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九江学院,未经九江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529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