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疲劳试验机加载力值的标定方法及所用标定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97311.2 | 申请日: | 2011-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5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谢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商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62 | 分类号: | G01N3/62;G01L2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地址: | 31001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疲劳 试验 加载 标定 方法 所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疲劳试验机加载力值的标定方法及所用标定装置。
背景技术
气动式疲劳试验机是机械行业常用的一种疲劳试验机,其在在各种类型的疲劳试验机中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效率高、耗能低等特点,因此应用范围广泛。
气动式疲劳试验机结构原理如图1所示,通过控制气缸1的气压实现活塞2来回运动,夹具7随着活塞2一起运动,对固定在夹具7上的试样8施加循环拉、压力,从而实现疲劳试验;在活塞2与夹具7之间安装力传感器6,力传感器6用来检测并显示力值或对气缸气压进行控制。加载力的大小靠调节气缸1的压力来实现,最简单的控制方法采用手动阀开环控制;在疲劳试验开始前根据力传感器6采集的值预先调节气缸1的阀门,从而控制加载力。也可以采用比例阀等可控阀代替手工阀并且实现闭环控制,即将力传感器6的采样值作为反馈量控制比例阀调节气缸1的气压,从而控制作用在试样8上的力。
在对试样8进行疲劳试验时,加载在试样8上的力的大小直接影响试样8的疲劳寿命。加载力是质检部门对疲劳试验机计量标定的关键指标。
参照其它试验机如材料试验机的力值标定方法,即在试验机现有传感器的基础上再外加一个高精度传感器,将该高精度传感器采样的值作为标准值与试验机显示的值进行比对。具体方式如图2所示,在活塞2与力传感器6之间串接高精度力传感器I4,高精度力传感器I4接数据采集系统3,实现力值测量。与疲劳试验机不同的是材料试验机标定的力是固定的力,而疲劳试验机标定的是变化的力,因此采用数据采集系统3采集力值的变化过程,并绘制采样曲线,代替材料试验机的高精度数显表从而实现变化的力值的采集及显示。但是这种方法对于静力试验力值标定是可行的,但在动力试验时会产生很大的偏差。因为被检测的力为动态力,疲劳试验机在运动的同时所连接的高精度力传感器I4也在一起运动,高精度力传感器I4的质量在运动过程中会产生惯性力,该惯性力与传感器质量与加速度有关。
图2中,力传感器6的显示值为F,高精度力传感器I4的显示值为F1,利用F1去标定F,F1与F的关系为:
F=F1+ma+mg
其中m为高精度力传感器I4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a为运动加速度。在系统标定时,高精度力传感器I4连接好后必须首先对两个传感器(即力传感器6和高精度力传感器I4)清零(即去皮操作),因此可认为
F=F1+ma
静态时,a=0,因此F=F1,而在疲劳试验机标定时加载的力为动态力,因此F≠F1,因此采用上述方法用F1的值直接标定F在标定方法上存在问题。疲劳试验过程中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不断变化,随着试验频率的提高,加速度值变化很大,即使一个微小的质量m也会给标定带入很大的偏差。直接用这种方法去标定疲劳试验机的力传感器6,显然是无法得到准确结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疲劳试验机加载力值的标定装置及相应的标定方法,采用该标定方法无须得到加速度a的值,能间接消除标定时由惯性力所带来的误差,从而达到准确标定的结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疲劳试验机加载力值的标定装置,包括带有活塞的气缸、数据采集系统、高精度力传感器I、力传感器以及用于夹取试样的夹具,标定装置还包括高精度力传感器II,在活塞和夹具之间依次固定安装高精度力传感器I、高精度力传感器II和力传感器,高精度力传感器I和高精度力传感器II均与数据采集系统信号相连。
作为本发明的适用于疲劳试验机加载力值的标定装置的改进:高精度力传感器I和高精度力传感器II属于完全相同的高精度力传感器。
本发明还同时提供了利用上述标定装置进行的加载力值标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高精度力传感器I和高精度力传感器II分别进行清零处理,清零后作如下定义:高精度力传感器I采样的力定义为F1,高精度力传感器II采样的力定义为F2;
2)、开始进行疲劳试验后,数据采集系统对高精度力传感器I和高精度力传感器II进行同步采样,将采样到的F1与F2通过F=2F2-F1的计算公式获得F;所述F为力传感器的标定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商大学,未经浙江工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73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