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静电释放手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98325.6 | 申请日: | 2011-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393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杜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金和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A61N1/14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电 释放 手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机,尤其是涉及一种可释放人体携带静电的静电释放手机。
背景技术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摩擦现象的存在,导致人体及周围的物体带有电荷,当人体与这些物体接触或接近接触时,由于两者电荷电位的差异而导致电荷的流动,特别是在相对湿度较低的环境下,两者的电荷电位差异可以积累的非常高,甚至达到上万伏,从而导致放电现象的产生,并伴随着短暂的瞬间大电流产生,使人体产生疼痛感;另外,该现象还会击穿或损坏电器内的电子元件,降低电子产品的使用寿命。而手机作为我们生活中最常用的而随身品,手机上的功能越来越多,然而,目前还没有能够消除人体静电的手机出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静电释放手机,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成本低且使用方式灵活、使用效果好,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静电释放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机壳体以及安装在所述手机壳体上的第一导电触头和第二导电触头,所述第一导电触头和第二导电触头通过设置在所述手机壳体内的导线相连接,所述导线上至少连接一个限流电阻,所述限流电阻设置在手机壳体内。
上述的一种静电释放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上且位于手机壳体内安装有电流或电压传感装置,所述电流或电压传感装置与设置在手机壳体内的控制芯片连接。
上述的一种静电释放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壳体上安装有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与控制芯片连接。
上述的一种静电释放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为双色发光二极管。
上述的一种静电释放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芯片还与设置在手机壳体内的显示装置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加工制作简便、投入成本低且使用方式灵活、稳定可靠。
2、在导线上安置有电流传感装置或电压传感装置,将静电释放时的电流和电压参数传递给控制芯片,控制芯片可以根据接收的电流和电压参数估算出释放静电的电压、电流、静电电荷的极性等参数,并将该参数传递给显示装置显示出来,增加了该静电释放手机的实用性及趣味性。
3、通过在手机壳体上安置发光二极管,在静电释放过程中,控制芯片控制该发光二极管闪亮。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静电释放手机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制作方便,在有效消除人体静电同时,又增加了趣味性,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导电触头; 2-第二导电触头; 4-导线;
7-限流电阻; 8-控制芯片; 9-显示装置;
10-发光二极管;11-电流或电压传感装置; 12-手机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静电释放手机,包括手机壳体12以及安装在所述手机壳体12上的第一导电触头1和第二导电触头2,所述第一导电触头1和第二导电触头2通过设置在所述手机壳体12内的导线4相连接,所述导线4上至少连接一个限流电阻7,所述限流电阻7设置在手机壳体12内。
本实施例的操作方法是:用户与手机壳体12上安置的第一导电触头1或第二导电触头2连接,并用手机壳体12上安置的另一端的第一导电触头1或第二导电触头2与其他导电体相接,则人体所带的静电就通过该手机壳体12上安置中的导线4和导线4上的限流电阻7释放到其他导电体上,使两者的电位平衡,达到消除人体与其他导体电位差的问题,解决了由于人体带静电二出现的电击的现象。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导线4上且位于手机壳体12内安装有电流或电压传感装置11,所述电流或电压传感装置11与设置在手机壳体12内的控制芯片8连接;所述控制芯片8还与设置在手机壳体12内的显示装置9连接。在静电释放时,电流或电压传感装置11将静电释放时的电流和电压参数传递给控制芯片8,控制芯片8可以根据接收的电流和电压参数估算出释放静电的电压、电流、静电电荷的极性等参数,并将该参数传递给显示装置9显示出来,增加了该静电释放手机的实用性及趣味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金和光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金和光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83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纤维毡吸液芯的热板
- 下一篇:阀冲洗套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