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氧缺位钛酸锂的合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98746.9 | 申请日: | 2011-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1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谢海明;王荣顺;孙立群;于海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23/00 | 分类号: | C01G23/00;H01M4/485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东师专利事务所 22202 | 代理人: | 刘延军;李荣武 |
地址: | 130024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负极 材料 缺位 钛酸锂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本发明属于化学材料合成和电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氧缺位钛酸锂的合成方法。
技术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大批便携式声像设备及微型化数字产品。如移动电话、数码相机、掌上电脑等等,所有这些新产品日益向着小型化、轻量化方向发展。这就对电池产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体积小、比能量高,质量轻的小型高能高可靠性的二次电池。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高电压、高容量、无记忆效应等优异性能,而迅速发展起来。尤其是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用它取代传统的矿物燃料作为大型设备的动力源,诸如应用于电动汽车等领域已成为必然趋势。因此,开发低成本、无环境公害的高能量的绿色电池成为电池产业的发展方向。锂离子电池是近年来化学电源的研究热点之一,其正、负极材料的选择与改性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
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蓄电池大多采用石墨等碳材料,在第一次充放电时,会在碳表面形成钝化膜,造成容量损失;碳电极与金属锂的电极电位相近,在电池过充电时,仍可能会在碳电极表面析出金属锂,而形成枝晶造成短路,以及可能在高温时热失控等。近年来人们发现Li4Ti5O12具有三维隧道结构,能够允许锂离子嵌入和脱出。嵌锂电位在1.55V,远高于金属锂的析出电位,因此能够避免生成锂枝晶而造成安全事故。Li4Ti5O12嵌锂电位为1.55V(vsLi/Li+),在锂离子嵌入和脱出过程中晶型不发生改变,体积变化小于1%,被称为“零应变”材料,从而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兴趣。Li4Ti5O12的理论嵌锂容量为175mAh/g,但是由于钛酸锂的电导率较低,在合成过程中,其实际比容量一般为120~130mAh/g,且大电流充放电性能不能很好的表现出来。
S.H.Huang等选用铝作为掺杂元素,以金红石型TiO2、Li2CO3和Al2O3为原料,在玛瑙碾钵中研磨混合后,于950℃下煅烧24h,合成了产品Li4AlyTi5-yO12(y=0、0.10、0.15和0.25)。当y=0.15时的电化学性能最好,以0.15mA/cm2充放电,首次和第2次循环的比容量分别为195.6mAh/g和173.6mAh/g,30次循环后,比容量仍有166.9mAh/g。研究发现,锶、钡的掺杂也可以增加产品的比容量。
S.H.Huang等研究了银作为掺杂元素对Li4Ti5O12性能的影响。以金红石型TiO2、Li2CO3和AgNO3为原料,以乙醇为介质,球磨分散4h,在空气气氛中、80℃下干燥12h,再在850℃下锻烧12h,得到产品。分析XRD图,发现Ag+未进人晶格中,但产品的大电流充放电性能有所改善,以0.2C、4C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92.9mAh/g和163.3mAh/g,1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74.7mAh/g和156.2mAh/g。
包覆导电层也可以改善Li+及电子的传导率,常用的导电添加物是碳。碳改性可分为碳包覆和碳掺杂。碳的加入的主要作用:作为还原剂,促进锂的扩散使其能反应完全;减小产物粒子粒径,并使小颗粒以链式结构团聚为大颗粒;增加粒子之间的结合力,抑制干扰离子的生长。A.Guerfi等用高温固相法,在850℃下锻烧12h合成材料,在合成过程中掺入碳后,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得到提高。未掺碳时可逆比容量为153mAh/g,首次循环的库仑效率为96.8%,掺入碳后可逆比容量为165.4mAh/g,首次循环的库仑效率为98.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师范大学,未经东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87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快速鞋模
- 下一篇:胶凝材料及外加剂相容性圆环检验方法及成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