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药品配送移动架底座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00033.1 | 申请日: | 2011-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23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严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艾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G12/00 | 分类号: | A61G12/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黄晓明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药品 配送 移动 底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此领域的药品配送移动架底座。
背景技术
移动架在临床上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医用装置,可用于运送病人或者药品等。目前,用于运送药品的移动架大多运送量较小,不能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但如设计成能够容纳较多药品的结构,则移动架一般体积较大,易于造成侧翻,因此,对于移动架的药品配送移动架底座具有较高的要求。
如图4所示,为克服上述缺陷,移动架2的底座21被设计成扁平状且具有较大的重量。同时,大容量移动架往往还具有与之相配合起到固定作用的固定架1,当移动架2推入固定架1时,移动架底座21因惯性较大且为扁平设计,往往会与固定架1产生一定的摩擦,给移动架底座21造成一定的损坏。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药品配送移动架底座的结构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品配送移动架底座,其既能很好的固定移动架,又能够减少移动过程中产生的摩擦损耗。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一种药品配送移动架底座,其包括:
本体,沿本体两端纵向延伸的两端部,所述两端部横向两侧设有滑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轮所在平面与本体所在平面平行。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端部横向两侧设有凹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轮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凹槽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的底部还设有滚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滚轮通过旋转结构连接于本体底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涉及的药品配送移动架底座的滑轮设计,改变了外界对底座的作用力方向,使得作用力方向沿滑轮的切向,从而避免了作用力对底座的摩擦损耗,延长了药品配送移动架底座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3为图2所示具体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移动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应当说明的是所进行的描述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同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所作出的等效变换和等效替代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涉及的药品配送移动架底座的俯视图,其中,纵向为左右方向,横向为上下方向,且与纵向垂直,此说明同样适用于其他附图中。
药品配送移动架底座包括:
本体110,其形成药品配送移动架底座100的主体结构,用于支撑其上所负担的担载物。
沿本体110两端纵向延伸的两端部111,所述两端部111横向边距大于本体111横向边距。如此设计减少了药品配送移动架底座与外部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少了底板的摩擦损耗,延长了药品配送移动架底座的使用寿命。
结合图2和图3所示,图2为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3为图2所示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图,两端部111上设置有滑轮130,且所述滑轮130所在平面与本体110所在平面平行。
优选地,两端部111上还设置有凹槽112,滑轮130位于凹槽112内。且该滑轮130伸出本体110的侧壁,此设计可进一步减少摩擦给药品配送移动架底座100带来的损害。当具有本发明药品配送移动架底座100的移动架推入固定架时,或者移动架在单独运行的过程中,药品配送移动架底座100的一端与外部接触碰撞时,由于滑轮130突出于本体110,滑轮130会首先和外部接触,并将外部作用到滑轮130的冲击力转换为作用于滑轮130的切向力,从而将此冲击力抵消,避免了对药品配送移动架底座100的磨损。
本体110的底部还设置有滚轮120,用于辅助药品配送移动架底座100的移动,实现担载物空间位置的移动。同时,为了方便药品配送移动架底座100的转向运动,滚轮120通过旋转结构112连接于本体110的底部。当使用者需要转弯时,可施加一不同方向的作用力,旋转结构112在这一作用力下发生转动,进而带动其连接的滚轮120转向,从而方便的实现药品配送移动架底座100的转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艾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艾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00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音频噪声消除电路
- 下一篇:一种集成式油气智能抑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