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组的组装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00269.5 | 申请日: | 2011-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83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梅炎;尹庆良;李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薛祥辉 |
地址: | 518108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组 组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组的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目前背光模组的组装方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导光板组装到胶框里;然后,贴FPC双面胶;接着,组装FPC;之后,贴合反射膜;最后,组装铁框。
此种组装工艺较为成熟,但也存在有些不足的地方:工序之间传递过程,导光板在工作台的移动造成划伤、磨花等现象造成产品一次通过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工序之间传递过程,导光板在工作台的移动造成划伤、磨花,提高产品的一次通过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背光模组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首先,完成胶框、导光板还有反射膜的组装;然后,贴FPC双面胶;之后,贴FPC;最后,组装铁框。
其中,所述的完成胶框、导光板还有反射膜的组装的步骤,可以是先组装胶框与反射膜,再组装导光板;也可以是先组装胶框与导光板,再贴合反射膜;还可以是先组装导光板与反射膜,在组装胶框。
进一步的,所述的组装方法,在贴完FPC之后还可以进行测试FPC长短和歪斜。
再进一步的,所述的组装方法,在组装完铁框之后还可以进行外光的检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先完成胶框、导光板还有反射膜的组装,减少导光板与工作台的直接接触,减少导光板的划伤、磨花现象,可以提高产品一次通过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背光模组组装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组装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组装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三种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组装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2,图2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组装方法的工艺流程图。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把胶框放入贴反射膜的定位治具中,定位治具能使反射膜准确的贴在胶框的底面,减少反射膜的浪费;然后在胶框的底面贴合反射膜;接着把导光板组装到胶框内;胶框已经贴好反射膜,导光板组装后不会与工作台间直接接触,防止了导光板的刮伤,磨花现象,提高产品的一次通过率;接着在胶框上贴FPC双面胶;再组装FPC;最后把组装好FPC的胶框装到一个铁框里。
实施例二:
请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组装方法的工艺流程图。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把导光板组装到胶框里;然后在同一个工位把反射膜贴合到导光板的网点面上,这样,可以减少导光板在工位传递过程中与工作台接触,有效减少了导光板的刮伤,磨花现象,提高产品的一次通过率;接着在胶框上贴FPC双面胶;接着组装FPC;最后把组装好FPC的胶框装到一个铁框里。进一步的,可以在导光板组装到胶框之后,把组装好导光板的胶框放到一个贴合反射膜的定位治具中,然后在定位治具中把反射膜贴合到导光板的网点面上,之后再完成后续的组装步骤,这样贴合反射膜的位置更准确而且可以减少反射膜的浪费。
实施例三:
请参考图4,图4为本发明第三种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组装方法的工艺流程图。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把反射膜贴合到导光板的网点面上,可以有效减少导光板与反射膜之间吸附异物,并且后续工序导光板不直接接触工作台,可以有效地防止导光板的划伤。磨花的现象,提高产品的一次通过率;然后把贴好反射膜的导光板组装到胶框里;接着在胶框上贴FPC双面胶;接着组装FPC;最后把组装好FPC的胶框装到一个铁框里。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02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进单出螺旋换热器
- 下一篇:一种锅炉供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