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终端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00729.4 | 申请日: | 2011-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37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王瑞彪;汪开龙;苏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9/00 | 分类号: | H05K9/00;H05K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8 | 代理人: | 刘文求;杨宏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尤其是涉及一种手机。
背景技术
电磁屏蔽组件的原理是用屏蔽体将元器件、电路、组合件、电缆或整个系统的干扰远包围起来,防止干扰电磁场外扩散;或者是用屏蔽体将接收电路、设备或系统包围起来,防止它们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影响。现有的屏蔽罩材料通常采用0.2mm厚度的不锈钢或洋白铜作为材料。
目前,手机的电磁屏蔽组件包括固定式(SMT直接焊接到PCB板上)和可拆式(SMT焊接支架到PCB板,盖子扣在支架上面)。但是,现有手机中的电磁屏蔽组件只是做屏蔽作用,并不具备吸波作用,屏蔽罩内的电磁辐射很容易通过空中耦合和反射造成串扰,干扰系统内其他元件。因此,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电路需要分开屏蔽,高频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需要分开屏蔽,使得手机PCB的设计和生产过程复杂,影响生产效率。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旨在解决现有的手机电磁屏蔽组件内的电磁辐射容易通过空中耦合和反射造成串扰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PCB板和电磁屏蔽组件,所述电磁屏蔽组件固定在PCB板上,其中,所述电磁屏蔽组件为吸波贴片。
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PCB板上包括基带电路部分和射频电路部分,所述基带电路部分和射频电路部分分别集中设置,在所述基带电路部分和射频电路部分的上方分别设置有所述吸波贴片。
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吸波贴片包括基板和吸波微粒,所述吸波微粒通过粘接剂粘附到所述基板上。
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基板为螺旋藻基板。
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吸波微粒为金属粉、金属纤维、金属薄片或多晶铁氧体。
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粘结剂为片状、球状或杆状。
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吸波贴片通过粘附的方式固定在所述PCB板上。
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一用于固定所述吸波贴片的支架,所述支架通过SMT焊接到所述PCB板上,所述吸波贴片固定在支架上。
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基带电路部分的上方固定有与其电磁辐射频率相适配的吸波贴片。
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射频电路部分的上方固定有与其电磁辐射频率相适配的吸波贴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将吸波贴片用作为移动终端的电磁屏蔽组件,不仅能起到屏蔽作用,还能将电磁屏蔽组件内的电磁辐射吸收,防止电磁辐射的耦合和反射造成串扰,还可以吸收屏蔽罩外部的空间辐射,减少辐射对使用者的伤害。同时,采用的仿生吸波贴片成本较低,进一步降低了移动终端的制造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由于现有移动终端中的电磁屏蔽组件只具有屏蔽作用,并不具备吸波作用,电磁屏蔽组件内的电磁辐射很容易通过空中耦合和反射造成串扰,干扰系统内其他元件。因此,在本发明中,将吸波贴片用作移动终端的电磁屏蔽组件,不仅能起到屏蔽作用,还能将电磁屏蔽组件内的电磁辐射吸收,防止电磁辐射的耦合和反射造成串扰。所述吸波贴片还可以吸收屏蔽罩外部的空间辐射,减少辐射对使用者的伤害。
所述吸波贴片包括基板和吸波微粒,吸波微粒通过粘结剂附着到基板上,经过压缩成型形成所述的吸波贴片。所述吸波微粒对微波会有吸收和反射作用。所述吸波微粒的材料可以为金属粉、金属纤维、金属薄片或多晶铁氧体等。所述粘结剂可以为片状、球状或杆状材料等。
在本发明方案中,优选将吸波贴片作为移动终端的电磁屏蔽组件,即将该吸波贴片作为电磁屏蔽罩使用,该吸波贴片优选以螺旋藻为基板,在螺旋藻基板的表面沉积吸波微粒,所述吸波微粒通过粘接剂粘附到螺旋藻基板上的,经过压缩成型形成仿生吸波贴片。该仿生吸波贴片相对于其他通用的吸波贴片,具有成本低廉、性能优异的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07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