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01210.8 | 申请日: | 2011-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30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高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何文彬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传输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数据传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支持较长的发送距离,抵抗链路衰减带来的码间干扰,在进行数据传输时,通常采用预加重/差分驱动等技术发送业务数据。且为了保证数据传输时的链路同步,发送串行数据时,需要符合0、1平衡和翻转间隔可控这两个要求。因此,当传输数据的总线处于空闲状态时,在不关闭链路的情况下,仍然需要在链路上发送空闲IDLE码以保证链路同步,但这样链路功耗较高,不利于节能减排。
为了减少数据传输时的链路功耗,现有技术在进行数据传输时,通常在数据接收端增加SD(Signal Detect,信号检测)模块,当总线完全空闲时,控制发送端关闭,接收端的SD模块检测不到数据,输出“没有信号”的指示,根据该指示控制接收端关闭,实现节能减排。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缺点:
现有技术在总线完全空闲时控制关闭发送端及接收端,从而降低链路功耗,而关闭发送端及接收端将带来总线重新启动的问题。当总线重新启动时,数据传输需要重新恢复出时钟,才能恢复链路同步,这样导致总线在一定时间内无法传输数据,因而不能应付突发的数据传输,无法满足实时传输数据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在降低链路功耗的同时,满足实时传输数据的需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判断总线是否处于空闲状态;
如果判断总线处于空闲状态,则关闭预加重,并发送低反转码。
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总线是否处于空闲状态;
节能模块,用于所述判断模块判断总线处于空闲状态时,关闭预加重,并发送低反转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总线空闲时采用关闭预加重、发送低反转码的措施,可以达到降低链路功耗,节能减排的效果;且由于在总线空闲时仍然发送数据,不仅可以保持链路同步,还可以应付突发的数据传输,从而满足实时传输数据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又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再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流程具体如下:
101:判断总线是否处于空闲状态,如果是,执行步骤102。
102:关闭预加重,并发送低反转码。
其中,低反转码为低反转空闲IDLE码或编码后的低反转码;
发送低反转码,具体包括:
采用节能驱动强度发送低反转IDLE码或编码后的低反转码。
具体地,发送编码后的低反转码时,还包括:
发送总线命令,总线命令用于通知对端编码后的低反转码无效。
进一步地,发送低反转码之前,还包括:
如果总线处于部分空闲状态,根据业务数据数量动态分配发送低反转码的数量。
优选地,判断总线是否处于空闲状态之后,还包括:
如果判断总线处于非空闲状态,则开启预加重,采用正常工作驱动强度发送业务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12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消防无线节点之间的通信方法
- 下一篇:带减速器的有刷电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