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环保抗菌防霉无机复合纳米粉浆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01227.3 | 申请日: | 2011-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15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吴进怡;柴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59/20 | 分类号: | A01N59/20;A01N59/16;A01N59/06;A01N25/04;A01P1/00;A01P3/00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张志伟 |
地址: | 570228 ***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环保 抗菌 防霉 无机 复合 纳米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高效环保抗菌防霉无机复合纳米粉浆,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复合纳米粉浆为由纳米无机物、高分子分散剂和溶剂组成的悬浮液,经过分散和研磨后形成均匀的分散体系;以纳米氧化镁为主体,其与纳米氧化锌、纳米氧化钛、纳米氧化铜、纳米氧化亚铜、纳米氧化银、纳米硫化锌、纳米氧化锆、纳米氧化钇、纳米氧化铝、纳米氧化钙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无机物复合组成纳米粉浆;按重量百分比计,纳米粉浆中纳米氧化镁的含量为0.1~40%,其它无机物含量为0.01~40%,高分子分散剂含量为0.5~12%,余量为溶剂。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环保抗菌防霉无机复合纳米粉浆,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无机复合纳米粉浆的优选组成为:纳米粉浆中纳米氧化镁的含量优选为1~30%,其它无机物含量优选为0.03~30%,高分子分散剂含量优选为1~8%,余量为溶剂。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效环保抗菌防霉无机复合纳米粉浆,其特征在于:以纳米氧化镁为主体,其与纳米氧化锌、纳米氧化钛、纳米氧化铜、纳米氧化亚铜、纳米氧化银、纳米硫化锌、纳米氧化锆、纳米氧化钇、纳米氧化铝、纳米氧化钙中的三种或三种以上无机物复合组成纳米粉浆。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效环保抗菌防霉无机复合纳米粉浆,其特征在于:以纳米氧化镁为主体,其与纳米氧化锌、纳米氧化钛、纳米氧化铜、纳米氧化亚铜、纳米氧化银、纳米硫化锌、纳米氧化锆、纳米氧化钇、纳米氧化铝、纳米氧化钙中的五种或五种以上无机物复合组成纳米粉浆。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环保抗菌防霉无机复合纳米粉浆,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氧化镁的平均颗粒尺寸小于100nm,纳米氧化锌的平均颗粒尺寸小于100nm,纳米氧化钛的平均颗粒尺寸小于100nm,纳米氧化铜的平均颗粒尺寸小于100nm,纳米氧化亚铜的平均颗粒尺寸小于100nm,纳米氧化银的平均颗粒尺寸小于100nm,纳米硫化锌的平均颗粒尺寸小于100nm,纳米氧化锆的平均颗粒尺寸小于100nm,纳米氧化钇的平均颗粒尺寸小于100nm,纳米氧化铝的平均颗粒尺寸小于100nm,纳米氧化钙的平均颗粒尺寸小于100nm。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环保抗菌防霉无机复合纳米粉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分子分散剂是聚烯烃类、聚羧酸类、聚羧酸盐类、聚丙烯酸类、聚丙烯酸盐类、聚酯类、聚酯盐类、聚酰胺类、聚酰胺盐类、聚氨酯类、聚氨酯盐类、聚醚类、聚醚盐类、聚酐类、聚硅氧烷类、聚氧乙烯类、聚氧丙烯类、马来酸酐类、聚ε-己内酮类、聚醇类、醇类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化合物。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环保抗菌防霉无机复合纳米粉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剂是脂肪烃类、脂环烃类、芳香烃类、醇类、酮类、酯类、萜类、醇醚及醚酯类、取代烃类、水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化合物。
8.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效环保抗菌防霉无机复合纳米粉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纳米氧化镁和所述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纳米无机物在高分子分散剂和溶剂组成的溶液中形成的分散体系,制备一系列成分的无机复合纳米粉浆;以平均颗粒尺寸小于100nm的氧化镁粉和平均颗粒尺寸小于100nm的所述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纳米无机物为原料,按预定比例将其高速分散进入高分子分散剂和溶剂组成的溶液中,分散速度为400~3000rpm,分散时间为2~120min,混合物经球磨20min~20h,形成高度分散的无机复合纳米粉浆。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效环保抗菌防霉无机复合纳米粉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分散速度优选为500~2500rpm,分散时间优选为5~60min,混合物经优选球磨时间为40min~15h,形成高度分散的无机复合纳米粉浆。
10.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高效环保抗菌防霉无机复合纳米粉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物的球磨方式为行星式、滚筒式或振动式球磨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大学,未经海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122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相智能表用测试联接器
- 下一篇:有源测试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