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甲基丙烯酸甲酯-二乙烯三胺/聚偏氟乙烯螯合膜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02169.6 | 申请日: | 2011-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34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宋来洲;刘峰;杨墨;高蓟田;陆萍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67/00 | 分类号: | B01D67/00;B01D71/34;C02F1/4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一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16 | 代理人: | 续京沙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甲基丙烯酸 乙烯 聚偏氟 螯合膜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甲基丙烯酸甲酯-二乙烯三胺/聚偏氟乙烯螯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1)共混铸液的制备:
①原料:
主要原料包括:二乙烯三胺、甲基丙烯酸甲酯、二乙烯苯、聚偏氟乙烯、过氧化苯甲酰、聚乙烯吡咯烷酮和作为溶剂的N,N-二甲基乙酰胺,它们的用量有如下质量比例关系:二乙烯三胺:甲基丙烯酸甲酯:二乙烯苯:聚偏氟乙烯:过氧化苯甲酰:聚乙烯吡咯烷酮:N,N-二甲基乙酰胺=240~280:100~190:11.5~13.7:65 ~85:4.5~5.5:10~15:468.3;
②制备方法:
a、上述各种原料的加入顺序是:首先加入甲基丙烯酸甲酯、二乙烯苯和过氧化苯甲酰,然后加入二乙烯三胺,最后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偏氟乙烯;
b、配制在空气中进行,在烧杯中,将甲基丙烯酸甲酯、二乙烯苯和过氧化苯甲酰加入到N,N-二甲基乙酰胺溶剂中,磁力搅拌,从加入、溶解到充分聚合的整个过程中,溶液温度控制为80℃~90℃;控制反应5h后,将上述胶态聚合物转移到三口烧瓶中,再将二乙烯三胺加入到上述聚合物中,然后将溶液温度以5℃/min的升温速率缓慢升高到160℃~180℃,冷凝回流反应8h后得到黄色粘稠状聚合物;先将该聚合物转移到烧杯中用蒸馏水洗涤除去多余反应试剂,然后将上述聚合物放入干燥箱内在60℃温度下烘干,待干燥后将其研成粉末;随后依次将上述聚合物粉末、聚偏氟乙烯粉末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粉末加入到N,N-二甲基乙酰胺溶剂中,控制溶液温度为70℃~80℃,磁力搅拌, 4h后将制得的共混铸液置于水浴中脱泡1~3h,水浴温度为50℃~60℃;
(2)螯合膜的制备:
①平板螯合膜的制备:
将上述共混铸液倒在光滑的玻璃上,用医用刮刀制膜,然后在水冷凝浴中成膜,冷凝浴为经微滤膜处理后的自来水,水温为40℃~50℃;
②中空纤维螯合膜的制备:
用纺丝机对上述共混铸液进行拉制,芯液是体积比为5%乙醇水溶液,流速为1.2~1.8mL/min;铸液挤出速率为1.3~1.5mL/min,每分钟制得的纤维丝长度为33~35米;
③将上述中空纤维螯合膜和平板螯合膜首先用蒸馏水浸泡48h,然后在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混合水溶液浸泡,氯化钠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氢氧化钠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24h后将螯合膜取出用蒸馏水洗净,浸泡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室温下保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216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