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球囊导引导管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02736.8 | 申请日: | 2011-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89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成正辉;张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埃普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A61M29/04;A61B17/12;B29C65/68;B29C65/5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1 | 代理人: | 孙皓;林虹 |
地址: | 411400 湖南省湘潭市湘***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引 导管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介入诊断和治疗的导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资料
血管内介入诊断和治疗作为一项微创的治疗方式,近年来随着影像学设备的进步、新型介入器材的引入改进得以快速的发展,血管介入医生已经可以处理越来越复杂的病变,临床应用的病例越来越多,涉及的病种也越来越广泛。现在介入诊断和治疗方式正在快速发展,美国目前单冠心病的介入治疗病例数就达50万例。然而,目前面临的其中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是,在血管内操作导管或输送介入治疗的球囊、支架或封堵器时产生碎屑栓子流向血管远端而导致远端血管闭塞。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引起的心肌坏死发生率高达16%~39%,究其原因,则多为介入操作中产生的血管内碎屑和斑块阻塞远端血管所致。因此,介入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保护血管远端是目前介入医学中的一大重要课题。
在介入治疗如血栓切除过程中,通过球囊的扩张,使球囊贴附于血管壁,临时阻断血流,以保护血管远端。同时,通过球囊的收缩,回撤导管,以恢复血流再通。这种治疗方法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既能保证球囊的收缩时间不至太长,以便能及时将导管撤出,又能保证导管具有一定的柔顺性,以便能顺利的进入到弯曲的血管。现今国外已有的产品有美国的Concentric Medical,INC.公司生产的Merci牌带球囊的导引导管、美国EV3公司生产的Cello牌带球囊的导引导管Balloon Guide Catheter,但由于Merci的外管为单层的聚合物,其承受负压的能力不理想,导致球囊的收缩时间比较长,甚至在球囊收缩的同时出现外管塌陷,导致导管无法回撤,而Cello的外管采用钢丝网加强,这种加强结构可以提高导管承受负压的能力,但由于交叉状的钢丝网会很大程度的提高导管本身的硬度,因此也会很大程度的降低导管的柔顺性,使得导管很难进入到弯曲的血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球囊导引导管及其制备方法,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减少球囊的收缩时间,同时提高导管的柔顺性和弯曲性能,以便能进入弯曲的血管。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球囊导引导管,所述球囊导引导管设有外管和内管同轴构成的复合管,内管内构成球囊导引导管的导引腔,在外管远端端部连接有可充盈和收缩的球囊。
本发明的球囊导引导管的近端端部设有Y型接头,Y型接头的主内孔与内管的内腔连通构成第一通道,Y型接头的侧孔的轴线与主内孔的轴线相交在近端方向呈锐角,侧孔与内管外壁和外管内壁之间的间隙连通构成第二通道。
本发明的外管的内径为1.80~2.70mm,外径为2.10~2.90mm,长度为52~100cm,在外管的远端端部外壁为凹陷区域,凹陷区域的管壁开有通孔。
本发明的球囊被粘附在凹陷区域。
本发明的通孔直径为0.4~0.8mm,相邻两通孔的中心距为3~5mm。
本发明的外管采用尼龙弹性体、尼龙或聚氨酯,外管内壁上嵌入有螺旋弹簧,螺旋弹簧采用不锈钢、镍钛合金或钴鉻合金丝,螺距为0.015~0.024mm。
本发明的内管的内径为1.40~2.18mm,外径为1.70~2.50mm,长度为65~118cm,内管采用三层结构,内管的内层采用聚四氟乙烯,中间层为直径为0.025~0.1mm的不锈钢丝或镍钛丝编织网,外层采用尼龙弹性体、尼龙或聚氨酯。
本发明的外层材料从近端至远端硬度分级减小。
本发明的内管的远端装有一环状显影标记,显影标记镶嵌在外层材料之中,其材料为钨丝或铂铱合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埃普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埃普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27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以调节水花大小的水枪
- 下一篇:一种基于受限空间内随机行走的仿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