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2,2-二甲基氰基乙酰胺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03986.3 | 申请日: | 2011-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55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冠;郭晔堃;钟静芬;时惠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C07C255/19 | 分类号: | C07C255/19;C07C253/3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张睿 |
地址: | 20004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甲基 乙酰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制备抗高血压药物阿利吉仑(Aliskiren)侧链中间体的新方法,即制备2,2-二甲基氰基乙酰胺的新方法。
背景技术
2,2-二甲基氰基乙酰胺,美国化学文摘登记号CAS:7505-93-3,具有式I的结构:
Aliskiren为诺华公司研发的具有降血压效果的肾素抑制剂,该药物已经在欧美,中国等地区上市销售,它的结构中有一个关键的末端片段为3-氨基-2,2-双甲基丙酰胺II,I为制备II的中间体。
目前,国际文献所公开的I的制备方法只有一种,仅限于下列文献报道Dong Hua et al.Tetrahedron Lett.,2005,46(37):6337-6340;Errera.Gazzetta Chimica Italiana,1896,26I:201;CN200510112039.该方法如下:
其以氰基乙酰胺为原料,首先用乙醇钠80摄氏度拔氢两小时,然后室温加入硫酸二甲酯,或者碘甲烷反应12小时,收率为64-75%。但是使用该方法,存在氰基乙酰胺上氨基水解的风险,而规避该风险的成本非常高。
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提供一种成本低、操作简便、并且没有上述风险的制备2,2-二甲基氰基乙酰胺的新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制备2,2-二甲基氰基乙酰胺的新方法。
发明提供了一种2,2-二甲基氰基乙酰胺的制备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步骤:
将氢钠、氰基乙酰胺和甲基化试剂混合、反应,得到2,2-二甲基氰基乙酰胺。
在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的氢钠溶解于四氢呋喃中。
在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氢钠和氰基乙酰胺的摩尔比至少为2∶1。
在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的甲基化试剂选自硫酸二甲酯或碘甲烷。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方法包括步骤:
(1)将氢钠、氰基乙酰胺和甲基化试剂在零下25℃至室温进行混合;和
(2)在室温至45℃反应15分钟至2小时,得到2,2-二甲基氰基乙酰胺。
较佳地,步骤(1)中在零下25℃至5℃进行混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方法包括步骤:
(1)将氢钠和氰基乙酰胺在零下25℃至5℃混合1-2小时;
(2)在零下25℃至室温加入甲基化试剂;和
(3)在室温至45℃反应15分钟至2小时,得到2,2-二甲基氰基乙酰胺。
较佳地,步骤(2)中在零下25℃至5℃加入甲基化试剂。
据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成本低、操作简便、并且没有上述风险的制备2,2-二甲基氰基乙酰胺的新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人的研究发现,使用钠氢可以有效规避氰基乙酰胺上氨基水解的风险,并且由于可以使用工业级的钠氢,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另外,使用钠氢时可同时加入氰基乙酰胺和甲基化试剂,从而简化了操作步骤,特别适合工业化生产。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的2,2-二甲基氰基乙酰胺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第一步,在钠氢的四氢呋喃溶液中,同时加入氰基乙酰胺和甲基化试剂,并且用冰浴冷却到零下25摄氏度至室温(优选零下25℃至5℃);
第二步,待加完料,升温到室温至45摄氏度,反应15分钟至2小时;
第三步,用饱和氯化铵淬灭,然后将溶剂蒸除,后加入水配成饱和溶液;
第四步,用二氯甲烷萃取5-15遍,干燥,过滤,蒸干;
第五步,用乙酸乙酯∶正己烷=1∶1析晶,得到2,2-二甲基氰基乙酰胺。
本发明提供的2,2-二甲基氰基乙酰胺的另一种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第一步,在钠氢的四氢呋喃溶液中,加入氰基乙酰胺在零下25℃至5℃混合1-2小时;
第二步,加入甲基化试剂,并同时用冰浴冷却到零下25摄氏度至室温(优选零下25℃至5℃);
第三步,待加完料,升温到室温至45摄氏度,反应15分钟至2小时;
第四步,用饱和氯化铵淬灭,然后将溶剂蒸除,后加入水配成饱和溶液;
第五步,用二氯甲烷萃取5-15遍,干燥,过滤,蒸干;
第六步,用乙酸乙酯∶正己烷=1∶1析晶,得到2,2-二甲基氰基乙酰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未经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39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