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性压缩机的供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04612.3 | 申请日: | 2011-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79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田长青;彭国宏;张立钦;唐明生;邹慧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4B39/02 | 分类号: | F04B3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韩国胜;王莹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性 压缩机 供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线性压缩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为线性压缩机中气缸和活塞的摩擦部分供油的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制冷设备采用的压缩机是利用旋转电动机,加上一套将旋转运动转换为往复运动的曲轴连杆传动机构来推动活塞压缩制冷剂气体的。由于各个构件制造复杂,且构件之间会产生摩擦,因此,压缩机的效率降低,耗电量大。
线性压缩机采用永磁体和线圈组成线性电机取代曲轴机构和旋转电机,使得活塞往复运动来压缩制冷剂。线性压缩机通过减少传动构件的数量,从而减少构件之间的摩擦。为进一步减小摩擦造成的能量损失,通常还需要对具有相对运动的构件之间的摩擦部分供给润滑油,传统活塞式压缩机采用旋转运动供油,而这种供油方式不适用于线性压缩机。
线性压缩机可有多种供油装置,提供供油装置是为了润滑压缩机的活塞和气缸之间的摩擦部分,使得活塞运动更顺利。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带供油装置的线性压缩机。该压缩机装置C安装在一个密封容器V中,其下部充满了润滑油,用于抽吸、压缩和排出制冷剂;供油装置O固定在压缩装置C的下部,用于向结构件的摩擦部分供油。
现有压缩装置C包括安装在密闭的容器V内部的机架1,气缸2位于机架1的中心位置;活塞3插入气缸2内部,线性电机驱动压缩机C作水平往返运动;活塞3的后端部分与磁铁7连成一体,密封容器V内部具有两组活塞弹簧9,两组活塞弹簧9的末端抵住支撑件8,活塞弹簧9的前端弹性地支撑活塞3的末端;气缸2的前端设有可开关的排气盖5,该排气盖5中设有排气阀4,该排气阀4随着活塞3的往返运动可打开或封闭气缸2。
第一油槽2a位于机架1的通孔的内圆周表面上,进油通道1a将第一油槽2a与供油装置O的排出侧连通。在活塞3的外圆表面上形成第二油槽3a。在气缸2上形成通孔4a,使得第一油槽2a与第二油槽3a连通。在第一油槽2a的顶部具有由气缸2的外圆表面、机架1的通孔和排气盖5形成的油循环通道1d,该通道1d与油通道1c连通。在油循环通道1d的最下部设有排油孔1e,使得通过油通道1d循环的油返回密闭的容器V。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线性压缩机的供油装置的竖直截面图。供油装置O包括:固定在压缩装置C底部的油缸21;插入油缸21内的活塞22,该活塞22把油缸21的内部分成吸油空间S1和排油空间S2;第一弹簧23A和第二弹簧23B,分别弹性地支承活塞22两端,将活塞22压向油缸21;吸油盖24和排油盖25,分别用于支承第一弹簧23A和第二弹簧23B的另一端,并分别将油缸21的两端固定在压缩装置C上;吸油阀26设在活塞22的出口与第二弹簧23B之间,并由第二弹簧23B支承;以及位于第二弹簧23B另一端并安装在排油盖25内部的排油阀27。
按照线性压缩机的一般工作过程,活塞3在气缸2内做连续不间断地往复运动,循环进行制冷剂气体的流进、压缩和排出。此时,当压缩装置C随着磁铁部件7(即线性电动机的转子)的线性往复运动与磁铁部件一起在水平方向振动时,同时将振动传递给固定在压缩装置C上的供油装置O并带动供油装置O做往复运动。此时,活塞22在油缸21内滑动,使得润滑油随着油缸21的往复运动被惯性吸入和排出。
为使吸油阀26安装在油缸21内,限制了吸油阀26了形状,一般采用螺旋形状,插入油缸21中,并由第二弹簧23B紧紧地顶住活塞22的出口部分。同时,排油阀27呈矩形,贴在油缸21排油侧的外表面上,由排油盖25支承。
目前,由于现有线性压缩机的供油装置中控制油进出的吸油阀要安装在直径较小的油缸内,需要体积较小的吸油阀以满足安装要求,且安装在油缸内的吸油阀具有一定的形状,小体积的吸油阀制造和装配的难度较大。此外,由于吸油盖必须采用较大的压力插入弹性构件的端部,以使位于弹性构件中间的活塞具有足够大的伸缩弹力,但该种装配方法难度较大,限制了活塞伸缩的弹力,从而限制了润滑油的吸入和排出量,降低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方便控制润滑油的进口和出口的阀的制造和装配的线性压缩机的供油装置,及进一步提高活塞伸缩的弹力,以提高润滑油的吸入和排出量,提高生产效率。
(二)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46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海上打桩远程监控系统
- 下一篇:一种综合管廊与控制中心连接节点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