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相大功率无触点开关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05866.7 | 申请日: | 2011-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28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侯瑜;梁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侯瑜 |
主分类号: | H03K17/72 | 分类号: | H03K17/72;H03K17/94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崔雪花 |
地址: | 032100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相 大功率 触点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单相大功率无触点开关,属于电器开关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功率无触点开关。
背景技术
目前,在大功率电器开关控制技术中,常见的有传统交流接触器、固态继电器、大功率双向可控硅等方案,已有设备中大部分采用交流接触器进行控制,由于交流接触器触点易损坏、线圈易烧坏等原因,需经常更换、维护,很麻烦;如果采用固态继电器、大功率双向可控硅等控制器件,需对控制电路大量变动,比较复杂,安装孔、散热器设置都是问题;同时,固态继电器、大功率双向可控硅等器件还有控制信号容易受干扰而误导通等固有缺陷很难克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可靠性的单相大功率无触点开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单相大功率无触点开关,包括:双向可控硅SCR1、小型变压器T、继电器J1的线圈为J1.1,其常开触点为J1.2,电阻R1、R2,电容C1,二极管D1、D2、D3、D4,接线端子A、B、C、D;
双向可控硅SCR1的第一阳极A1与接线端子A相连,双向可控硅SCR1的第二阳极A2与接线端子D相连,双向可控硅SCR1的控制端G串接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2和电阻R1后与接线端子A相连;
所述二极管D1、D2、D3、D4和电容C1组成桥式整流滤波电路,二极管D1的正极并接二极管D3的正极后与电容C1的一端相连,二极管D1的负极串接二极管D2后与电容C1的另一端相连,二极管D3的负极串接二极管D4后与电容C1的另一端相连,电容C1的两端并接有继电器J1的线圈J1.1;
所述小型变压器T一次侧线圈的两个端子分别与接线端子B和接线端子C相连,小型变压器T二次侧线圈的一端串接电阻R2后与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之间的连线相连,小型变压器T二次侧线圈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之间的连线相连。
所述继电器J1的线圈J1.1的两端并接风扇电机F。
所述双向可控硅SCR1的上方安装有散热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比现有的交流接触器工作寿命长,可靠性高,反应快,运行中无火花、无噪音、效率高,可直接代换;与现有的固态继电器、大功率双向可控硅等控制方式相比,控制电路简单,抗干扰能力强,安装使用方便,可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应用接线示意图。
图中:1为单相大功率无触点开关、2为负载、3为负载主电源、4为控制信号。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单相大功率无触点开关,包括:双向可控硅SCR1、小型变压器T、继电器J1的线圈为J1.1,其常开触点为J1.2,电阻R1、R2,电容C1,二极管D1、D2、D3、D4,接线端子A、B、C、D;
双向可控硅SCR1的第一阳极A1与接线端子A相连,双向可控硅SCR1的第二阳极A2与接线端子D相连,双向可控硅SCR1的控制端G串接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2和电阻R1后与接线端子A相连;
所述二极管D1、D2、D3、D4和电容C1组成桥式整流滤波电路,二极管D1的正极并接二极管D3的正极后与电容C1的一端相连,二极管D1的负极串接二极管D2后与电容C1的另一端相连,二极管D3的负极串接二极管D4后与电容C1的另一端相连,电容C1的两端并接有继电器J1的线圈J1.1;
所述小型变压器T一次侧线圈的两个端子分别与接线端子B和接线端子C相连,小型变压器T二次侧线圈的一端串接电阻R2后与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之间的连线相连,小型变压器T二次侧线圈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之间的连线相连。
所述继电器J1的线圈J1.1的两端并接风扇电机F。
本发明单相大功率无触点开关1整体封装在一个长方形模块内,接线端子安装在模块侧面,与现有的交流接触器的接线端子设置方式相同,模块的尺寸与现有的交流接触器系列安装尺寸相同,所述双向可控硅SCR1的上方安装有散热器,风扇电机F固定在散热器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侯瑜,未经侯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58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